在抓捕系列搶劫案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濟南民警姚鵬被凶狠的歹徒突然刺中兩刀,導致肺部貫通傷、兩根肋骨骨折,在血流不止的情況下他仍堅持追擊歹徒近300米,終失血過多倒地。經診斷,姚鵬全身失血量多達2800毫升,相當於正常人血液量的一半多。記者21日從濟南市公安局天橋區分局了解到,經全力搶救,目前姚鵬已脫離生命危險,但仍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
那麼,當人們不幸遭遇骨折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急救?如何處理?
骨折急救五原則
骨折通常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兩大類。閉合性骨折指皮膚軟組織相對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連通;開放性骨折則是指骨折處有傷口,骨折端已與外界連通。全身各個部位都可發生骨折,但最常見的還是四肢骨折。 一旦懷疑有骨折,應盡量減少患處的活動,轉送時盡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後急救的5個原則。
搶救生命
嚴重創傷現場急救的首要原則是搶救生命。如發現傷員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或瀕於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髒按壓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應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其口咽部異物;病人有意識障礙者可針刺其人中、百會等穴位;開放性骨折傷員傷口處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壓包扎止血。嚴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記錄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每隔30分鐘應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險的骨折病人,應快速運往醫院救治。
傷口處理
開放性傷口的處理除應及時恰當地止血外,還應立即用消毒紗布或干淨布包扎傷口,以防傷口繼續被污染。傷口表面的異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傷口,以免污染深層組織。有條件者最好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包扎、固定。
簡單固定
現場急救時及時正確地固定斷肢,可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於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因此,應力求簡單而有效,不要求對骨折准確復位;開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懸於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嚴重外傷後,強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應給予必要的止痛藥。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劑,如嗎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腦、胸部損傷者不可注射嗎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樞。
安全轉運
經以上現場救護後,應將傷員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救治。轉運途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壞傷肢,以減少傷員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適當的活動。
處理方法細節
1、迅速使用夾板固定患處,固定不應過緊;木板和肢體之間墊松軟物品,再用帶子綁好,木板長出骨折部位上下兩個關節,如果沒有木板可用樹枝、擀面杖、雨傘、報紙卷等物品代替。
2、有破口出血的開放性骨折,可用干淨消毒紗布壓迫,壓迫止不住血時,可用止血帶環扎傷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
3、大腿骨折時,內出血可達1000毫升(人體總血量大約4000毫升)。包扎固定過緊也能引起神經麻痺,須密切注意患者狀況。
專家指出現場骨折的處理比較多樣性,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為輕度無傷口骨折,尚未腫脹時,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先進行冷敷處理,使用冰水、冰塊或者冷凍劑敷住骨折部位防止腫脹,冰凍的礦泉水和純淨水也可,但不建議使用自來水,固定後送醫院處理。
如有傷口則不宜冷敷,用消毒紗布壓迫止血,如遇出血嚴重不便或不能壓迫止血的(一般指大腿開放性骨折或者其他部位嚴重出血的)應用止血帶或者布條等環扎該部位近心髒的一側,立即送往醫院,且不斷與傷者交流,注意其情況,防止其失血過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止血可采用壓迫止血方法。要記住的是一旦采用布帶、繩子捆扎止血時,必須記錄扎帶的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小時,以免時間過長導致肢體缺血壞死。一般每1小時需放松止血帶至少5分鐘。出血如果是暗紅色且出血速度比較慢為靜脈血,在傷口的遠心端做包扎。如果出血顏色鮮紅且呈快速湧處狀,是動脈血,應在傷口近心端包扎。如遇骨折端外露,不要嘗試將骨折端放回原處,應繼續保持外露,以免將細菌帶入傷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如將骨折端或脫位的關節復位了,應給予注明,並在送醫院時向醫生交待清楚。
固定方面方面一般采用比骨折部位稍長的夾板,如無條件,干淨的木板、木條等其他物品亦可,期間墊至些松軟干淨的物品,捆綁時以剛好固定為宜,不能過緊,此外上肢骨科可扶傷者到醫院就診,脊柱,腰部及下肢骨折則必須用擔架運送,而且搬動傷者前需確認傷者情況,不能搬動或者挪動傷者肢體,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最後專家特別強調,如果是頸椎部位的骨折,不當急救操作可使頸部脊髓受損,發生高位截癱,嚴重時導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時,不恰當的搬運也可能損傷胸腰椎脊髓神經,發生下肢癱瘓。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如果懷疑有脊柱骨折,應就地取材固定傷處,合理搬運傷者。四肢骨折處出現局部迅速腫脹,提示可能是骨折斷端刺破血管引起內出血,可臨時找些木棒等固定骨折處並可對局部用毛巾等壓迫止血;千萬不要隨意搬動傷肢以免造成骨折端刺破局部血管導致出血。
骨折中醫治療方法
電針。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肱骨:肩?、曲池;尺撓骨:曲池、合谷;股骨:血海、髀關;胫腓骨:足三裡、解溪。配穴:內關、合谷、足三裡、陽陵泉。阿是穴位置:骨折中心,即斷端之間(下同)。
(二)治法。主穴,每次均取阿是穴及交替選用骨折上下端穴位之一,配穴,交替用健側之二穴(每次各取一上肢穴和一下肢穴)。得氣後,接通直流電針儀。局部穴位;骨折中心即阿是穴接負極,余穴接正極;全身配穴:上肢接正極,下肢接負極。電流量20~40微安,或以病人有針感,肌肉明顯收縮為度,連續波,頻率2~3次/秒。每次30分鐘,每日1次,6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日。
(三)療效評價。以上法共治80例,其中新鮮骨折者54例,骨折臨床愈合時間較國內公認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時間縮短15~22天;陳舊性骨折及遲緩愈合組26例,其壓痛消失,縱向叩擊痛及假關節消失,骨痂出現、功能恢復、骨折愈合時間均明顯提前[1~3]。
激光穴位照射
(一)取穴。主穴:頸椎骨折:大椎,胸椎骨折:神道、至陽;腰椎骨折:腎俞;骶椎骨折:長強。配穴:阿是穴。
(二)治法。以主穴為主,按症情而選,酌加阿是穴。以低功率氦一氖激光儀,每穴照射10分鐘,每次共照射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歇1天。
(三)療效評價。本法主要治療椎體骨折,共治29例,經3~20次治療(平均12次),治愈12例,顯效15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100%[4]。
刺血
(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局部腫脹處。
(二)治法。以消毒三稜針直刺血腫處達骨膜下為度;骨折日久者,刺血後加拔火罐,待瘀血流出後再行手法整復,局部用夾板固定。
(三)療效評價。本法用於關節附近骨折,共治24例,結果消腫迅速、愈合良好者20例,血腫未消2例,關節伸屈活動受限2例,總有效率為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