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拍片檢查時,有頸椎關節骨質增生,腰椎關節骨質增生,四肢關節骨質增生,俗稱骨刺。有患者來診療時,要求醫生拔出骨刺或帖服某種膏藥以軟化骨刺。有自由行醫的醫生發明的骨刺概念不知始於何年,卻極大影響了患者的認知,每次醫生不得不費半天口舌予以解釋。
骨骼是身體運動的軸柱和身體的堅強支柱,但並非唯一,有著良好張力的肌肉是骨骼的補充,共同構成了身體的支柱,二者缺一不可。比如癱瘓的病人由於肌肉的張力為0,雖然骨骼完整卻難以站立。在身體的運動過程中,骨骼與肌肉各自按照比例來分擔體重和載荷。
肌肉癱瘓與運動神經損傷導致的肌肉癱瘓與部分癱瘓使得身體難以站立承重是特殊的情況。在日常生活與勞動過程中中,由於患者養成許多不良習慣和運動較少,或保持靜止時間過程,將導致肌肉的蠕變,也就是說肌肉的主動收縮力下降,張力下降,這樣骨骼將承擔過多的載荷。經過長時間的過度載荷以後,身體關節部位的骨骼將發生形變,過度的形變將成為增生。
根據以上認知,要避免關節骨質增生,就必須保持肌肉良好的張力,而肌肉的張力非有經常性的合理的運動不可。
因此說骨刺發生了,是無法軟化和隨意拔出的,即使手術鏟掉骨刺,如果肌肉的張力沒有發生改變,那麼骨刺依然會出現。現在四肢關節的嚴重增生可以通過關節置換術來解決,如果關節周圍肌肉的張力無增強的話,手術的效果將會下降,生活質量的評分有時還不如不手術的綜合評分高。
人類在35歲到40歲的年齡,生理達到一個峰值,並開始走下坡路,也就是肌肉開始發生蠕變的時期,許多人開始出現啤酒肚,是典型的肌肉蠕變現象。我們建議這個年齡段的人群開始重視運動,學習合理的運動技術,保持肌肉的張力,避免或者延長時間出現骨質增生,使自己的中老年階段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