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頸椎病保健 >> 中老年人需警惕脊髓型頸椎病

中老年人需警惕脊髓型頸椎病

  79歲老教授

  差點遭遇高位截癱厄運

  某大學陳教授今年79歲了。10年前他就被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脊柱外科的專家確診為脊髓型頸椎病,醫生即建議其當即接受手術治療。然而,陳教授和他的家人都覺得只是頭暈、手腳麻痺等“小毛病”,“這麼大歲數接受頸椎手術聽起來更危險”,始終相信保守治療。

  10年間,陳教授在廣東省內的多家大型三甲醫院求醫,先後接受過西醫、針灸、按摩、理療、藥物伏貼等保守治療方法,並且在多家醫院的神經內科、中醫科住院治療,然而病情卻不見好轉,10年來症狀卻越來越嚴重。到去年年初,陳教授感覺手腳麻木的情況尤其嚴重,並開始出現雙下肢走路不穩,有時雙下肢無力,嚴重時導致出現跪下或摔倒;後逐漸發展為雙手不靈活,甚至出現容易掉筷子、掉碗等情況。此時,全家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陳教授經MRI檢查,再次明確他的頸椎的脊髓明顯被壓迫,並且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隨時可能發生高位截癱的危險。果然在住院等待手術的第三天,陳教授出現了大小便失禁,已不能下地行走,最終接受了手術治療。

  “脊髓型頸椎病多發於55歲以上中老年人,一旦確診應盡快施行手術治療,隨著病程發展或輕微外傷可導致高位截癱。”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溫世鋒解釋,脊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椎體退化及相鄰軟組織如椎間盤突出、後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或鈣化等的退變造成了對脊髓的直接壓迫,加上劇烈的運動或長期的不良姿勢等影響,導致脊髓受壓或脊髓缺血,繼而出現脊髓的功能障礙,很多老人如果突然摔倒,很可能再也站不起來。

  初期表現不明顯

  易誤診為神經性疾病

  溫世鋒介紹,脊髓性頸椎病通常在患者發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表現為普通頸椎病的症狀,如頸肩痛伴頭暈、嘔吐等,有的患者會出現手腳麻痺,容易以為是神經性疾病問題,而在神經內科就診導致延誤病情。

  一般脊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為早期雙側或單側下肢麻木、疼痛、僵硬發抖、無力、顫抖,行走困難,走路時有踩棉花的感覺;之後會發展為雙側上肢發麻,手的握力減弱,靈活性降低,發展到容易掉落物品;同時可能出現胸、腹部感覺像被繩子綁住一樣,醫學上稱為“束帶感”。症狀加重的同時,可能會出現便秘、排尿困難與尿潴留或尿失禁症狀,或臥床不起,也可並發頭昏、眼花、吞咽困難、面部出汗異常等交感神經症狀。如果有上述的表現,就要盡快到醫院的脊柱外科專科檢查。

  如何確診呢?溫世鋒介紹,通過臨床症狀、醫生體檢結合X線正側位片及動力性側位片、MRI、CT檢查、脊髓造影等檢查方式,即可對脊髓型頸椎病進行診斷。

  一經確診

  建議盡早手術治療

  手術康復一年後的陳教授如今能丟掉拐杖行走,大、小便已恢復正常,但步伐非常緩慢而遠不及正常同齡老年人,盡管如此,他及家人仍然感到非常滿意。然而,溫世鋒卻不無惋惜地說:“像教授這樣的情況,如果能在10年前進行手術,即使現在79歲,也照樣能小跑快走,而不止是丟掉拐杖這麼簡單。”

  溫世鋒介紹,脊髓型頸椎病手術治療並沒有患者想象的那麼危險和不靠譜,相反這是一項非常精細和成熟的技術。手術主要是把壓迫脊髓的骨刺、增生肥厚的椎間盤等軟組織切除,也就是解除對頸椎脊髓的壓迫,充分解放它,為受壓脊髓創造正常的康復條件。他再次提醒廣大市民,一旦出現症狀盡早去大醫院的脊柱外科專科就診,脊髓型頸椎病除非極早期可藥物治療,否則越早手術,效果越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