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頸椎病保健 >> 體育運動可預防頸椎病

體育運動可預防頸椎病

21世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改變,引發骨科疾病的發生,頸椎病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近日,到醫院就診的頸椎病患者人數增多,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白領、中小學生都飽受頸椎病的困擾。該院骨科專家表示,電腦的普及是頸椎病普及的重要原因,而預防頸椎病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還可通過打羽毛球、游泳、放風筝等方式來運動自己的頭部預防頸椎病。同時,提醒,當出現頸椎或脖子持續疼痛的時候要及時到醫院就醫,而不是到按摩院去找人揉捏一下。

電腦普及:頸椎病高發主因

“頸椎病是慢性疾病,是人長期處於不良的生活方式中慢慢積累出來的。”頸椎病病例不斷增多,還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原來患頸椎病的多是老年人和白領階層,現在不少中小學生也患有頸椎病。“接診的患者中最小的有10歲的小學生。”在問小孩是不是經常上網時,其家長就直言,孩子特別迷戀電腦游戲,經常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導致頸椎變形,“頸椎本來是彎曲的,久而久之成了直線了。”指出,中小學生學習坐姿不正確也是導致頸椎病出現的一個原因。

頸椎病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除了不正確的坐姿,一些人不注意的生活細節或動作也會導致頸椎病的發生,比如經常甩頭或睡高枕頭等。一名頸椎病患者表示,她經常感覺到頸椎痛,有時早上睡覺醒來覺得脖子酸痛,而且還不時會發生落枕的情況,她一直不明白病因。該患者有喜歡墊高枕頭睡覺的習慣,一般要睡兩個枕頭,這樣枕頭過高,就造成頭頸部過度前屈,頸後方軟組織勞損,以及椎管內硬膜囊易受前方增生或突出物的壓迫,從而導致一些頸椎病的症狀出現。

不過,現在頸椎病的高發最主要的因素卻與電腦的普遍應用有關,“電腦普及,頸椎病也就普及了”。指出,在高壓力、高節奏、高競爭、高科技的辦公環境中,白領每天一般要在辦公室工作7―8小時,尤其是隨著電腦的普及,白領大多數時間都坐在電腦前,再加上坐姿不良,時間一長難免腰酸背痛、脖子發硬,導致頸肌慢性勞損,頸椎病成了名副其實的白領職業病。有資料顯示,頸椎病在長期伏案工作的人群中的發病率逐年提高,已達到一般人群的6倍。“電腦是頸椎病多發的一個重要幫凶。”

頸部不適要及時就醫

據介紹,頸椎病早期症狀主要是酸痛,也就是頸背部軟組織損傷引起頸部、背部、肩部的酸痛和僵硬。隨著病情的發展,刺痛症狀持續,人體慢慢會適應這種疼痛,這也會導致患者容易把頸椎病不當一回事,從而導致病情的加重。

頸部不適感主要表現在頸部疼痛、頸部酸脹、頸部發僵,活動或者按摩後好轉,晨起、勞累、姿勢不正及寒冷刺激後突然加劇,活動頸部有“嘎嘎”響聲,頸部肌肉發板、僵硬,用手按壓頸部有疼痛點,按摩頸部有韌帶“彈響”,轉動頸部不夠靈活等。同時,肩部也出現症狀,比如雙肩發沉,肩部酸痛脹痛,頸部肌肉痙攣,按壓頸部有疼痛,有時疼痛劇烈等。而背部肌肉也發緊、發僵,活動後或者按摩後好轉,勞累和受寒背部出現不適症狀加重等。

一旦在早期出現頸椎酸痛的症狀或者自己感覺到不舒服就要及時治療,不能延誤了治療的時機。此時的治療可通過中醫推拿、針灸等手法進行治療。而患者頸椎疼痛到了受不了的程度,就會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一旦到晚期則將無法挽回,“有的會出現脊髓型脊椎病,下肢無法走路,無法正常大小便,就必須進行手術治療了。”

頭部多後仰預防頸椎病

出現頸椎病的症狀該如何緩解?又該如何預防?“每天來醫院的病人很多,有的患者在排隊時,頸椎病發疼痛難忍,立刻給他推拿整治,之後患者就說舒服多了。”頸椎病想根治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注意改變自己的工作習慣,在工作中間拿出幾分鐘活動活動很重要。

推薦白領坐在辦公室裡防治頸椎病的幾個有效動作:一、多抬頭看天花板;二、左右轉頭;三、雙手手指交叉,上舉過頭頂;四、聳聳肩;五、擴胸。“這些動作雖然簡單,但只要堅持做,頸椎病肯定會得到很好的抑制。”

此外,保持正常的坐姿,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工作1小時就改變體位。睡覺時並非高枕無憂,要避免睡高枕,枕頭的高低以個人拳頭高低為准。經常做頭部後仰的動作,尤其是打羽毛球、游泳、放風筝都是預防頸椎病的最佳運動。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臥床閱讀、看電視等,戒煙或減少吸煙可緩解頸椎病症狀。此外,夏天注意避免風扇、空調直接吹向頸部,出汗後不要直接吹冷風,不要用冷水沖洗頭頸部,或在涼枕上睡覺。

按摩場所治不好頸椎病

北京是一個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競爭激烈的城市,因此,在高度的緊張之後,當出現疲勞或頸椎不舒服的時候,不少人不是到醫院去就醫,而是到一些按摩院、水療場所等去揉捏放松。“接診的患者中,就有不少是在按摩場所那邊受傷轉過來的。”前一段時間,一名患者感覺頸椎不舒服,但是又覺得不是很嚴重,就找了一個按摩館去按摩,結果在按摩院小姐的一番推拿和腳踩之後,頸椎完全僵硬,動也不能動了,最好只好送進醫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