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頸椎病症狀 >> 脊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

脊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

  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l)脊髓雙側受壓:主要表現為緩慢進行性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和行走不穩、步態笨拙、發抖、無力等。有人訴說如“踩棉花感”,頭重腳輕,搖搖欲倒。也有人形容好像在太空行走一樣。初期常呈間歇性,勞累、行走過久等可使症狀加劇。少數病人偶爾可於猛然仰頭時感到全身麻木,雙腿發軟,甚至摔倒。隨著病程發展,症狀可逐漸加劇並轉為持續性,表現為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不全痙攣性癱瘓,以至臥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難。膀腕、直腸括約肌症狀也較常見,多表現為尿急、尿頻、排尿無力、淋漓不盡和大便無力,個別病人有性功能障礙。

  少數病人有皮膚發木、蟻行感或胸腰部有束帶感,以致感到胸悶、嗳氣等不適。

  脊髓型頸椎病多以下肢症狀為主,上肢症狀輕微,雖然可有上膠沉重無力、動作不靈等,但多無神經根性疼痛,這是引起誤診的重要原因。與根型等混合存在者,症狀較復雜,可與其它型症狀共同存在。

  頸椎病造成的癱瘓可以表現為偏癱、三肢癱、四肢癱和交叉癱等多種類型。上肢癱可為中樞性,亦可為周圍性,但下肢癱均為中樞性,而且出現得早而重。這是由於椎體束的骶、腰、胸、頸各節段的神經纖維依次由外向內排列的緣故,即支配身體下部的運動纖維位於脊髓的表面,而支配上肢的運動纖維位於脊髓的深面。

  (2)脊髓單側受壓:較雙側受壓少見,主要表現為一例的脊髓前角、椎體束與脊髓丘腦束損害症狀,即典型的或非典型的brown-sequard綜合症。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同側肢體呈不全性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強,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並出現病理反射;對側肢體無運動障礙,但淺感覺減退,而且其上界也往往低於病變平面。另外,常常有頸部和患側肩部疼痛,上膠無力,但這種疼痛與根性病不同,無放射感、咳嗽、打噴嚏和用力時也不加重。

  可見,脊髓型頸椎病較為嚴重,但發病率並不高,不是每例頸椎病都會發展為脊髓型,況且,大部分脊髓型頸椎病也是可以治療的。因此,患者不應過分憂慮。但發病期間要防止行走不穩而摔傷,臥床病人要經常翻身或作皮膚按摩,以防止褥瘡形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