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肩周炎 >> 關於肩周炎 >> 肩周炎,你知道自己的嚴重程度嗎?

肩周炎,你知道自己的嚴重程度嗎?

  在中醫看來,肩周炎是由肩部感受風寒所致,《研經言·用藥論二》中指出——“風為百病之長,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六腑以通為用,與痛處貼膏,祛風之法,風之祛除,疾則愈也。”中招後胸肩關節除了疼痛,還會變的僵硬,好像凍結了一樣.

  所以肩周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凍結肩,簡稱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慢慢發展為持續性疼痛,並逐漸加重,晝輕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側側臥,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愛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時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肩周炎的調理方法有很多,但專家認為以艾灸為主效果會更好,並且,艾灸時要以痛點為主。艾灸相關穴位可疏通氣血,袪除濕邪,減少疼痛,從而治療該病。調理原則是——針對肩周炎的不同時期,或是其不同症狀的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調理措施。一般來說,若發現的及時,調理得當,可使發病時間縮短,運動功能更早恢復。

  艾灸調理肩周炎,只需分三步走:

  1、肩周炎早期(急性期)

  肩周炎早期,風寒襲絡,肩部漫痛拒按,得溫痛減,受寒加重,肩部為持續性疼痛,尤其夜間為重,影響睡眠,並向肩部周圍放射,病人不敢患側臥位;活動時,如梳頭、洗臉、摸背疼痛加重,肩部壓痛部位廣泛。

  在肩周炎早期,一般都是疼痛症狀較重的時候,所以調理主要是以溫經止痛,預防病情惡化為主。其中,緩解疼痛可用艾灸,艾灸能驅除風寒、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此外,為預防病情惡化還可采用吊帶制動和外敷肩周炎膏藥的方法,使肩關節得以充分休息。

  艾灸取穴:痛點、大椎、肩井、天宗、肩外俞、秉風、後溪。

  2、肩周炎中期(凍結期)

  肩周炎的中期,經筋失養,肩痛日久,肩部肌肉萎縮,舉臂不及頭,後旋不及背,酸痛乏力,局部畏寒,得溫痛減。疼痛減輕,肩關節呈“凍結狀態”梳頭、洗臉、摸背、穿衣均感困難,肌肉萎縮,以三角肌為明顯,可持續三個月。關節囊及其周圍結構,關節幾乎凍結,不能活動,疼痛持續

  在肩周炎的凍結期關節功能障礙是其主要問題,疼痛往往由關節運動障礙所引起。調理重點以恢復關節運動功能為目的,采用的調理手段可以為艾灸,推拿,按摩、拔罐等多種措施,以達到解除粘連,擴大肩關節運動范圍,恢復正常關節活動功能的目的。

  取穴:上述穴位外,加曲池、內關、外關。

  曲池,屬手陽明大腸經。曲,隱秘也,不太察覺之意。池,水的圍合之處、匯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地部之上的濕濁之氣。本穴物質為手三裡穴降地之雨氣化而來,位處地之上部,性濕濁滯重,有如霧露,為隱秘之水,故名曲池。

  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內,內部也。關,關卡也。內關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經的體內經脈,心包經體內經脈經水的汽化之氣無法從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如被關卡阻擋一般,故而得名。

  外關,屬手少陽三焦經。外,外部也。關,關卡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脹散外行,外部氣血被關卡不得入於三焦經。本穴物質為陽池穴傳來的陽熱之氣,行至本穴後因吸熱而進一步脹散,脹散之氣由穴內出於穴外,穴外的氣血物質無法入於穴內,外來之物如被關卡一般,故名。

  3、肩周炎緩解期(恢復期)

  肩周炎恢復期持續約經半年至1~1.5年時間,炎症逐漸好轉,疼痛緩解,肩關節活動亦漸恢復,但往往活動范圍不如病前。

  在肩周炎恢復期以消除殘余症狀為主,除了艾灸,還需加肩部鍛煉,增強肌肉力量,恢復在先期已發生廢物性萎縮的肩胛帶肌肉,恢復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彈性和收縮功能,以達到全面康復和預防復發的目的。

  取穴同凍結期,加強肩部鍛煉!

  幾個肩部鍛煉的方法:

肩周炎,你知道自己的嚴重程度嗎?

  1、兩手抱頭法。雙腳站立與肩同寬,雙手緊抱繞後腦;兩肘拉開,與身體平行;兩肘收攏,周而復始。

  2、爬牆運動。取站姿,患肩向牆,手指逐漸向上爬,直至感到疼痛而不能向上。

  3、旋摩肩周法。取坐位,左手手掌貼於右肩,旋轉右肩50~100次,使之產生溫熱感,換手。

  千萬不要怕痛不運動!

  治療肩周炎與骨折“制動”觀念完全不同,其治療原則就是:活動,活動,再活動。因為只有活動鍛煉才能把肩關節粘連的韌帶、軟組織一點一點撕裂開。

  在進行鍛煉時,想“解凍”處於“凍結”狀態的肩關節,勢必要經受“皮肉之苦”,至少要堅持兩周有效鍛煉,疼痛才能有所緩解!當然了,與此同時還要配合艾灸、按摩,增加局部血液循環。

  肩周炎康復運動貴在堅持,切忌過度運動,如果選擇過於劇烈的運動方式,可能人為造成肌肉拉傷,形成新的粘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