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形成大部份為原因不明,也常常是自發性形成的,或者由一些微不足道的輕微創傷所引發。結果是肩關節疼痛或活動度受限。很多學者認為可能是黏連性肩關節囊炎,或因肩關節發生黏液囊炎或肌腱炎而缺乏運動造成的。
肩周炎大多只是肩關節僵硬,無法舉高,轉動手臂及肩周隱隱作痛。正因如此,大部分病人總以為如果能忍受這輕微的疼痛或肩關節動作不靈活,稍微多休息,不再動用它,肩關節僵硬及疼痛便會自動復原。就這樣一天拖一天,本來只有動作時才痛的肩膀,演變成連晚間睡眠時都疼痛不已,而影響睡眠。
警惕肩周炎治療的4大誤區
誤區一:肩痛就是肩周炎
真正的肩周炎發病率僅占肩痛病人的2%~5%,而肩袖損傷和肩峰撞擊症的發病率高達85%。由於肩袖損傷和肩周炎都有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症狀,鑒別存在一定困難。譬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易導致肩袖損傷,常被誤認為肩周炎,患者常希望通過按摩、理療來減輕症狀,卻久久無法康復,甚至病情加重。
醫生建議如果出現患肢上舉無力,高舉過頭頂時疼痛明顯,被動活動范圍大於主動活動范圍等情況,就需要高度懷疑肩袖損傷,需到骨科或運動醫學科就診。
誤區二:早期症狀不在意
肩周炎早期症狀為經常性肩關節疼痛、活動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夜間疼痛明顯,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臂放射。隨後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日漸加重,早期為疼痛引起,中期為肩關節出現粘連所致,後期常有局部肌肉僵硬、萎縮、肩峰突起等。早期症狀一般很少引起重視,很多人由於懼怕疼痛而不敢多活動關節,久而久之導致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均受限,以外展上舉最為嚴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且伴有持續性疼痛不適。
誤區三:治療盲目
肩周炎分期不同,治療方法完全不同。肩周炎分為疼痛期、凍結期、恢復期。在疼痛期,病人的疼痛症狀較重,治療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預防關節功能障礙為目的。緩解疼痛可采用吊帶制動方法、休用封閉療法或間動電療法。必要時可內服消炎鎮痛類藥物,外塗解痙鎮痛酊劑等。凍結期的主要問題是關節功能障礙,治療重點以恢復關節運動功能為目的。可采用理療、推拿、按摩、醫療體育等多種措施。
在肩周炎恢復期,以消除殘余症狀為主,主要以繼續加強功能鍛煉為原則,恢復肌肉的正常彈性和收縮功能,以達到全面康復和預防復發的目的。
誤區四:因疼痛放棄運動
治療肩周炎與骨折“制動”觀念完全不同,其治療原則就是:活動,活動,再活動。因為只有活動鍛煉才能把肩關節粘連的韌帶、軟組織一點一點撕裂開。肩周炎康復運動貴在堅持,切忌過度運動,如果選擇過於劇烈的運動方式,可能人為造成肌肉拉傷,形成新的粘連。
5個小動作防治肩周炎
正身雙手爬牆:患者面向牆壁站立,雙手或患肢上抬,扶於牆上,使雙側或患側上肢盡量高舉,達到最大限度時,在牆上作一記號,然後再徐徐向下返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長期堅持,對肩周炎的防治大有益處。
體後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的姿勢下,健側手拉患側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並向上牽拉。
展臂站立:上肢自然下垂,雙臂伸直,手心向下緩緩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後停10分鐘,然後回原處,反復進行。
頭枕雙手:患者仰臥位,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頭後部(枕部),先使兩肘盡量內收,然後再盡量外展。
旋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後劃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復數遍。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