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肩周炎 >> 關於肩周炎 >> 肩周炎實為“肩袖裂”

肩周炎實為“肩袖裂”

  年過五十的陳老師,在中學講台上辛勤耕耘了30余年。一年多前,她開始出現右肩疼痛。一開始,陳老師以為是常年勞累造成的,沒有重視,僅僅是貼了些外用膏藥,依舊像往常一樣工作。但右肩疼痛的症狀一直沒有緩解,而且逐漸加重,她經常在上課寫板書的時候出現右肩疼痛無力,不能上舉等症狀。尤其在一次帶領學生外出勞動後,她的症狀明顯加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常生活。

  於是,陳老師去附近的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肩周炎”。她先試了西藥、理療和封閉針等保守治療,但常常藥效一過,老毛病就又犯了。陳老師無奈,改成嘗試中醫的針灸、推拿和小針刀,沒想到非但沒有改善,還出現夜間肩膀痛,尤其是右側臥睡的時候,常常在深夜痛醒。

  陳老師的兒子咨詢了大量的醫療網站後,帶母親來到了長海醫院骨科專家門診就診。

  專家給陳老師做了詳細的體檢,發現陳老師的肩膀痛具有兩個明顯特點:首先是右臂斜向前上方外展到60°~120°之間時,疼痛明顯,而小於或超過這一范圍時疼痛減輕,也就是說,壞了的右肩在活動時有一個“疼痛弧”;另一個特點是疼痛和無力相伴,讓雙臂阻抗外旋和外展時,右側不僅疼痛,還伴有明顯的無力,也就是“岡上肌和岡下肌應力試驗陽性”。

  結合X線和磁共振等檢查後,汪教授告訴陳老師,她的“肩周炎”其實並非真正的肩周炎,而是“肩袖損傷”。

  陳老師迷惑了,“肩袖”是什麼呢?我沒受過傷呀?肩袖又是如何損傷的呢?

  專家耐心地解釋:肩袖是指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這四塊肌肉。因為它們像衣袖一樣包裹肩關節,所以又叫旋轉袖,對肩部的功能和穩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肩袖損傷指的是肩袖肌腱的撕裂,如同袖口撕破了。在年輕愛運動的人群中,肩袖損傷多與投擲或過頂運動有關,比如排球,棒球,羽毛球,體操,游泳等項目;較年輕的病人也可能在明顯的外傷後導致肌腱斷裂,從而出現上肢上舉無力的表現;而在老年人中,肩袖撕裂更可能是長時間磨損,肌腱缺血和退變的結果。陳老師的工作要經常舉手寫板書,這個動作容易使肩袖和肩峰的骨質發生磨損,日積月累就很容易出現肌腱的撕裂。

  陳老師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的毛病一直治不好,原來診斷有誤。

  專家的倡議是做關節鏡下的微創肩袖修補手術。

  微創修補肩袖不留疤

  陳老師聽說要做手術,一下子緊張起來。

  專家一邊安慰她不要緊張,一邊繼續耐心地解釋:陳老師的肩袖損傷比較嚴重,保守治療無效且有加重的趨勢,只有手術將破裂的袖口修補好,才有可能讓肩袖重新愈合,疼痛和無力的症狀才會好轉。以往的切開手術技術需要較大的切口,而且要劈開三角肌,術後恢復慢,現在采用全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技術,情況完全不同。手術時,僅僅在肩膀上開幾個3~5毫米的小孔;在其中一個小孔中插入一個鉛筆樣大小帶有鏡頭和光源的的裝置,關節內結構可以通過該裝置傳到顯示屏幕;然後通過另外幾個小孔用其他一些器械在關節鏡監控下就可以完成肩袖損傷的修補。這種微創技術有利於陳老師術後的恢復,只需住院2~3天即可出院;手術感染率低,還不會留下難看的疤痕。

肩周炎實為“肩袖裂”

  一小時祛除多年疼痛

  專家一番耐心細致的講解打消了陳老師的顧慮,和家人商量後,她決定接受關節鏡手術治療。專家擇期為陳老師做了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

  手術中,當汪教授將關節鏡引入肩關節,“肩周炎”的真相被曝光在關節鏡專用顯示器上:肩袖的肌腱從骨頭附著部完全撕裂,如同衣服的袖口被撕破了一樣,肩峰下的滑囊也充血水腫(圖3)。

  首先是對肩峰下間隙進行大掃除。這個間隙是容納肩袖的“房間”,修補肩袖前需要先將“房間”清理干淨。這樣即有利於將需要修補的損傷部位顯露清楚,方便操作;又清除了增生的滑囊,

  去除了垃圾(炎性介質)(圖4);還磨平了肩峰下增生的骨刺,消除了骨刺進一步磨損肩袖的機制,增大了房間的容積。這就是所謂的肩峰下間隙減壓術,也是手術的第一步。汪教授細致麻利的操作著,很快就完成了這一步。

  手術的第二步就是做肩袖的松解和評估,為修補肩袖做准備。這就如同縫件衣服之前先做好設計紙樣,理想狀態是能夠輕松地將回縮的肩袖邊緣復位到原來的附著處——大結節上的肩袖足跡,並盡量覆蓋肱骨頭。專家對陳老師進行了仔細評估,並很快制定了下一步的計劃。

  手術進入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修補肩袖。為了讓陳老師撕裂的肩袖能更好地愈合,專家采用了最新的雙排縫線橋技術。這就是在一切准備完畢後植入內排帶線鉚釘(圖6A),然後使用過線器械將縫線逐一引過肩袖組織,並打結固定,線尾再交叉拉到大結節外側,植入專門的外排鉚釘固定,這樣就把原本撕裂的肩袖重新縫合在了骨面上。在關節鏡下做這些針線活,手術醫生的手如同熟練的刺繡女工,修補後的肩袖被縫線橋牢固固定在骨面上,並完整覆蓋肱骨頭的上方,幾個小切口各縫了一針,手術結束。整個手術僅一個多小時,手術過程非常順利。

  術後第二天,陳老師感覺肩部的疼痛明顯減輕,2天後就出院並按照汪教授制定的計劃進行康復訓練。

  3個月後,陳老師來專家的門診復查時,開心地告訴專家自己已經基本痊愈,肩關節疼痛症狀消失,抬手過頭及其他活動都和正常手臂一樣,日常的工作與生活已經完全不受影響,又能健康地回到講台上給她的學生們授課了。臨床檢查也顯示,陳老師右肩的各項功能都恢復正常,活動完全不受影響。陳老師僅是專家收治的近千例肩袖損傷患者中的一個,她對術後的恢復是非常滿意的。

  貌似肩周炎,實為肩袖裂

  專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肩關節疼痛或者功能障礙,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肩周炎”。事實上肩周炎醫學上指的是“凍結肩”,學名叫做“粘連性關節囊炎”。它與肩袖損傷的不同點是:1.以疼痛和活動受限為主,力弱的症狀不明顯;2.肩關節和手臂在各個方向的主動被動活動均受限,不似肩袖損傷主要是主動外展、外旋無力;3.病程有自限性,也就是說往往一段時間(半年到一年)後能自愈。

  防病養生新知肩周炎實為“肩袖裂”

  “凍結肩”的發病率也並不高,只有2%左右;而肩袖損傷的發病率是肩關節疾病中最高的,研究發現,肩袖損傷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明顯上升,40歲以下的人群發病率為4%,40~60歲的人群發病率為28%,6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為54%。有幾項科學研究證明,60歲以上的老年人出現肩痛症狀,有近60%的可能性是肩袖撕裂。這主要是因為以前國內醫學界對肩袖損傷這種毛病存在認識誤區,將其歸入“肩周炎”的范疇,一味地保守治療,導致肩袖損傷成為漏診、誤診較多的疾病。不幸的是,這些被誤診為“肩周炎”的患者還在醫生的指導下按照肩周炎康復鍛煉,如“爬牆”等,或人為地強行手法松解肩關節。這些康復手段都會造成肩袖裂口繼續擴大,加重傷情,導致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肩關節僵硬,長期疼痛還可以導致抑郁症,神經衰弱。一旦形成巨大的不可修復的肩袖撕裂,就會導致患肢致殘,肩關節骨關節炎,很多病人最終只能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才能緩解病情。

  人過40,先考慮肩袖傷

  “早診斷,早干預”對肩袖撕裂尤為重要。40歲以上中老年人群,或更為年輕的人群在外傷後,出現肩膀痛,尤其是手舉過頭疼痛加重,伴有無力感,首先要懷疑肩袖損傷,需盡早到大醫院骨科找運動損傷方面的醫生診治。輕度撕裂的肩袖損傷一般可以通過理療、功能鍛煉、藥物等保守治療制約延緩病情發展,但已經撕裂的肩袖組織一般無法愈合。而症狀明顯的大型或巨大型撕裂、外傷引起的全層撕裂以及保守治療3個月仍無效的患者,則應及早進行關節鏡下微創治療,將撕裂的肩袖縫回到骨頭上,才能使肩袖愈合。手術後再經過系統的康復治療,患者多能恢復功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