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節炎保健 >>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自我管理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自我管理

    類風濕關節炎是常見的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可造成患者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炎症性關節疾病,目前的研究認為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以累及周圍關節為主,多系統受累。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以35~50歲為好發年齡,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3倍。鑒於類風濕關節炎的疾病特點和不良預後,當我們遭遇類風濕關節炎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力爭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的致殘率比較高,但如果能夠在發病之初即獲得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則可控制其發展甚至治愈。所以,普及本病的一般知識,使醫生和患有關節腫痛症狀的病人對本病保持足夠的警惕性,就有可能提高診療水平,控制病情發展,減少致殘率,維護關節功能。

    類風濕關節炎診斷目前仍采用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診斷標准:晨僵至少持續1小時(病程>6周); 3個以上的關節腫脹(病程>6周);腕、掌指或近端指間關節腫脹(病程>6周);對稱性關節腫(病程>6周);皮下結節;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X線改變(至少有骨質疏松和關節間隙狹窄)。以上7條滿足4條或4條以上,並排除其他關節炎即可確診。遺憾的是這個診斷標准過於嚴格,按此標准,將有許多患者錯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機會。另一方面現在社會上的虛假醫療廣告很多,如果誤診誤治,也會給患者帶來很大危害,因此應到有經驗的專業機構尋求診治。現在有一種新的化驗指標,叫抗環胍氨酸抗體(CCP),它在疾病早期就可以出現,如果它呈陽性,就有95%以上的把握診斷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特別是在類風濕關節炎早期,RF可能陰性,但抗CCP 抗體很可能陽性,因此對疑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進行抗環胍氨酸抗體(CCP)檢測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類風濕關節炎目前還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疾病,因此治療目的為:減輕關節腫痛和關節外症狀;控制關節炎的發展,防止和減少關節的破壞,保持受累關節的功能;促進已破壞的關節骨的修復。治療RA的主要原則包括:盡早明確診斷,估病情及預後;盡早應用慢作用藥物或控制病情藥物; 治療方案及用藥劑量應高度個體化;評價風險/療效。

    類風濕關節炎病情相對復雜,如不正規治療可出現關節畸形。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外科治療和心理康復治療。除了服用緩解症狀的藥物外,類風濕治療過程最重要的是要長期堅持服用針對病因的藥物(也稱慢作用藥),這類藥物的品種很多,選擇搭配也很重要,最好去正規的大醫院就診,有經驗的醫生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選用最適合您的藥物。慢作用藥物治療的療程較長,而且都有一定副作用,一定要按醫生指導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用藥,不能隨便停藥、換藥、增減藥物用量。嚴重關節損害時,手術治療也是一種選擇。當重要的大關節完全喪失功能時,可考慮外科手術置換人工關節。

    二、消除不良情緒,保持樂觀的心理狀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旦明確診斷,難免會產生緊張、苦悶的情緒,但應認識到這種情緒是有害無益的,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很重要的。因此應承認現實,不要恐懼和整日去想遲早如何發生殘疾、長期臥床或輪椅生活的問題,樹立戰略上藐視疾病、戰術上重視疾病的思想,以精神力量去消除痛苦、悲觀和失望。同時要盡可能多的了解和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及其治療對策,正確掌握治療方法,爭取控制和治愈疾病。

    飲食上宜食清淡、低脂、新鮮蔬菜、水果及富含營養的食物。忌食大量蝦、蟹及油膩食物。避免肥胖,以免增加關節及身體負荷。 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生產勞動,如保健體操、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其抗御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體育鍛煉過程中要注意保護關節,尤其應避免受累小關節過度受力,造成關節受損。

    注意保暖,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夏季炎熱季節,不要貪涼受露,暴食冷飲等。冬季類風濕病情容易活動,注意關節保暖是最重要的。褥墊、被蓋應勤洗曬,以保持清潔和干燥,活動出汗後應避免風吹,內衣汗濕後應及時更換洗淨。

    堅持適當的關節鍛煉。關節鍛煉的目的在於維持關節的功能,有益的鍛煉不僅可以使關節周圍的肌肉更加有力,使關節得到更強的支持,而且可以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松,緩解肌肉緊張造成的疼痛。急性期臥床休息可減輕症狀,緩解期可適當進行關節鍛煉。關節鍛煉以患者能夠耐受為限度,如活動後出現疼痛或不適超過兩小時,說明鍛煉過量,應減少活動。對於臥床不起者,則需注意休息時的姿勢,並盡力在床上進行各種運動,防止關節畸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