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類風濕關節炎診療需盡早做兩項檢測

類風濕關節炎診療需盡早做兩項檢測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進行性關節病變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也是“不死的癌症”風濕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症狀主要為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困難及發僵,長久不愈的晚期症狀則為關節畸形和強直,或導致終身殘疾。在近日舉行的“2015年首屆南方中西醫風濕論壇”上,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病科主任肖長虹主任醫師提醒:一旦出現早期症狀,應盡早接受專業化治療,並定期做相關檢測,以便及時確診和了解病情進展,調整用藥,延緩病情進展,改善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科楊少鋒介紹,類風濕關節炎病因復雜,屬於中醫“痺證”范疇。痺是阻閉不通之意,風寒濕熱之邪,乘虛侵襲人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瘀滯;或痰濁瘀血,阻於經絡,深入關節筋脈,皆可發病。環境潮濕、氣候寒冷、陰雨天氣、過度疲勞、精神刺激及生活不規律等都可使症狀加重。細菌和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索可能與發病也有一定關系。目前公認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據了解,一般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以四肢小關節(手指、掌指、足趾)疼痛為主。手足小關節腫痛、晨僵,可侵犯大關節,常呈對稱性,大小關節皆可變形。此外,本病系全身性疾病,多數有貧血,失眠,納差,關節可僵直變形,甚至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類風濕關節炎診療需盡早做兩項檢測

  診斷需檢測兩大抗體

  據肖長虹主任介紹,臨床上與類風濕關節炎相關的抗體有很多,逐個去檢查,會耗費患者大量的時間和費用,一般而言,必須做的是類風濕因子檢測。類風濕因子是人體產生的一種針對體內變性免疫球蛋白的一種抗體。70%左右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血清中會出現類風濕因子,因此臨床上常對關節炎患者進行此項檢查,將它作為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條件之一,並用於和其它原因的關節炎進行鑒別。

  但由於類風濕因子陽性還可見於極少部分正常人、老年人,或是患有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傳染性肝炎、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等的患者,因此不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此外,約20%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檢測過程中,也會出現類風濕因子陰性結果,這是因為類風濕因子的出現最快需在類風濕發病後3周後,所以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認為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因此,肖長虹主任建議,如果想診斷是否有類風濕關節炎,除了檢測類風濕因子的指標以外,必要時,還需做另外一種抗體檢查,即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簡稱CCP抗體),這是一種由類風濕關節炎患者B淋巴細胞自發分泌的抗體,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標志性抗體,其他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的B淋巴細胞是不能自發分泌這種抗體的。因此,這種抗體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其敏感性76%,特異性96%,對類風濕關節炎具有極強的診斷意義,可用於早期診斷。同時,有研究表明,這種抗體與類風濕關節炎的活動性有一定的相關性,其陽性與骨侵蝕程度相關,可提示預後情況,因此,關節炎患者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宜定期對這一抗體進行檢查,以便盡早確認和及時了解病情進展。

  中醫應加入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

  對於急性期的類風濕患者,治療常會首選消炎止痛藥,再不行就用激素,然而臨床經驗證明,消炎止痛藥無法阻止病情進展,激素更能帶來更大的風險,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病科主任林昌松表示,不不少病人通過激素緩解疼痛,卻招來骨質疏松、感染、糖尿病、體型改變等副作用。

  如何降低激素的副作用?林教授表示,中醫的加入可以明顯改善。對於緩解期的病人,又可以減少生物制劑的使用,一勞多益。

  多長時間復查為宜?

  類風濕因子多長時間查一次?據肖長虹主任介紹,類風濕因子變化沒那麼快,國際上的慣例是3個月查1次,這個國內國外是一致的,歐洲、美國都曾頒布了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指南,都是要求3個月查1次。而且治療藥物有可能會影響肝功、腎功、血相,一到三個月查一次就可以了,發病初期,最好每個月查一次,如果連續兩次檢查結果沒有異常,則可以適當延長檢查間隔時間,但是間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6個月,對於治療中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肖長虹建議至少每三個月要查一次肝功、腎功和血常規。但如果感覺症狀有加重或者病情有變化時,則需馬上去正規醫院的風濕免疫科做相關的檢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