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骨下骨改變:若身體關節軟骨下骨出現了該病,也會導致人們患上關節疾病。中央部位軟骨下骨小梁數目增加,表現密度增加,間距變小,骨小梁方向與關表面更重直,而厚度無改變,呈“象牙樣”改變,外圍部位軟骨下骨質發生萎縮,出現囊性改變。軟骨下囊泡發生在骨質疏松區,骨小梁消失,骨髓呈纖維粘液樣物質,囊腔內有死骨、軟骨碎片和非定形物。
關節軟骨的退變:關節軟骨在關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當其出現了病變,會對關節造成很大的影響。由於營養物質在基質內滲透擴散受阻,廢物蓄積導致軟骨細胞死亡,基質逐漸溶解,透明軟骨局部發生軟化、糜爛,軟骨表面出現不光滑、無光澤,可見龜裂,在重力摩擦下,軟骨將會被撞擊或消失,繼而“關節面”是增厚的高密度軟骨下骨的裸露粗糙面,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
骨贅形成:骨贅就是常說的骨刺,它的出現會刺激到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從而引發病變。在軟骨的邊緣或肌腱附著處,通過軟骨化骨,形成骨贅。骨質增生是人體生理性代償功能,也是人體為適應應力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防御性反應,它既是生理的,又可能轉為病理的,它可以使失去穩定性的骨關節得以加強。
膝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活動時疼痛加重:人們患上此種疾病後,最常見的症狀表現即為疼痛,當對該部位進行活動是,疼痛會明顯加重,其特點是初起疼痛為陣發性,後為持續性,勞累及夜間更甚,上下樓梯疼痛明顯。
腫脹、發熱,不敢活動:人們的膝關節患病後,會影響其正常的活動功能,還會表現在下蹲姿勢上,下蹲會出現困難並伴有疼痛,關節周圍可有局限性壓疼點,浮髌試驗陽性。慢性損傷性滑膜,可能無明顯外傷史,主要表現膝關節發軟及活動受限,腫脹持續不退,不敢下蹲。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後減輕。久病者,可扪到膝關節囊肥厚感。
有彈響、磨擦音:當人們受到該病的侵襲後,正常的活動狀態下,膝關節就會出現彈響、磨擦音,部分患者關節腫脹,日久可見關節畸形。膝關節活動受限,甚則跛行。極少數患者可出現交鎖現象或膝關節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