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跑步”、“健走”成為一種時尚,朋友圈裡每天都在進行著火熱的步數比拼。事實上,“健走”是把雙刃劍,大量運動容易導致關節過度疲勞和損傷,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在我國,骨關節炎患者超人口總數10%,多達1億以上。專家呼吁,“且行且珍惜”!
骨關節炎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纖維化、皲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慢性關節疾病。主要病理改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病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它可發生在人體任何關節,但以膝關節最為常見,多發於中老年人,且女性多於男性,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75歲以上的人群中則達80%。
專家介紹,骨關節炎疾病早期由於受累關節疼痛、僵硬,患者活動能力受到影響,生活質量隨之下降。隨著病情持續發展,可能會導致關節功能喪失而致殘,患者會失去工作能力,生活將無法自理,所以,骨關節炎病素有“致殘殺手”之稱!
毋庸置疑,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效延緩骨關節炎疾病的進展。其中,在藥物治療方面,國外最新骨關節治療指南形成共識,盧強教授指出,對乙酰氨基酚是首先嘗試使用的口服鎮痛藥物,如果成功的話,首選長期口服鎮痛藥物,對乙酰氨基酚治療無反應的患者應當考慮NSAIDs。對於胃腸道風險增加的患者,應當應用非選擇性NSAIDs和有效的胃保護劑,或選擇性COX-2抑制劑。與此同時,不推薦氨基葡萄糖和/或硫酸軟骨素作為營養藥品的使用,因為其不能有效減少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
除了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運動療法作為膝骨性關節炎的治療物理治療方式,具有副作用及不良反應少,患者接受度高,價格明顯低於手術治療等優勢。
專家詳細講解了骨關節炎患者的運動康復要點。他指出,步行對腰椎骨質疏松有正面作用,而漸進性、高強度的抗阻訓練則能增加絕經期前女性的腰椎骨密度;鍛煉可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疼痛,改善關節功能,其中,有氧步行、股四頭肌伸展練習可緩解膝關節疼痛和活動能力受限程度;動力性運動(指強度大余60%最大心率,持續至少20分鐘,每周至少2次,6周以上)能增加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有氧運動能力和肌肉力量;身體活動治療,如耐力訓練,可以減輕腰部疼痛,促進功能恢復。
“減痛緩疾·喜樂保護”是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主辦、輝瑞中國支持的骨關節炎患者規范化管理公益項目,於4月23日正式啟動。項目將在全國不同地區、不同城市選擇了20家在當地學術地位較高的三級甲等醫院為項目基地,以項目醫院骨科為平台,項目內容包括開展“預診機器人”患者篩查、患者健康教育大課堂、免費發放骨關節患者健康教育手冊等。項目全部實現公益化管理,不收取患者任何費用。通過骨關節炎患者規范化管理公益項目實施,可以提高相關領域醫生對骨關節炎疾病的規范化診療水平,加強患者的規范化管理,普及骨關節炎疾病的防治知識,喚起社會各界對骨關節炎疾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