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專家介紹,風濕免疫性疾病的類別非常多,關節炎就有幾十種,關節炎患者通常會有關節腫痛、僵硬、活動困難等症狀,其中類風濕關節炎是春季高發疾病之一。廣州的春天氣溫變化大,時晴時雨時暖時凍,尤其在陰雨綿綿的天氣,一些“老風濕”患者更加感覺疼痛難熬。
六十多歲的陳阿姨近年來四肢關節反復腫痛,她一直以為是自己人老了,身體扛不住,出現了普通“風濕”症狀,自己隨便弄了點藥。沒想到今年春天,連續十幾天的陰雨天氣後,關節疼痛難忍,來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陳阿姨還有頸部疼痛的症狀,經過進一步檢查,發現類風濕關節炎已經累及到了頸椎。如果陳阿姨頭部活動劇烈或者不慎跌倒,可能加重中樞神經受壓迫的程度,嚴重時可致癱瘓甚至呼吸、心跳停止。這就好比在她脊柱中樞埋了顆“定時炸彈”!家人都非常驚訝,沒想到類風濕關節炎居然會這麼嚴重。
專家介紹,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理特征是滑膜炎。當滑膜炎持續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而類風關的血管炎病變還可累及內髒器官。蔡小燕指出,類風濕關節炎軟骨或骨質破壞可以在發病的3個月內就出現。國際上公認的最佳治療時間是起病後3個月內,陳阿姨的類風關已經累及頸椎,正是由於沒有及早發現、規范治療,使她出現寰樞椎不穩甚至半脫位的危險情況。
“類風濕性關節炎,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有的患者沒有辨別自己屬於哪一類‘風濕’,輕信一些‘游醫’或者自行在外購買治療風濕的‘特效藥’,這些藥物很可能帶來負面影響,非但不能緩解病情,還可能使原本的病情變得復雜”,蔡小燕指出,這類病人應該早到醫院接受規范治療。另外,關節功能鍛煉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緩解期的一種治療手段,可以增加肌力,保存關節的活動能力,對防止肌肉萎縮有很重要的作用。病變關節部位不同,功能鍛煉方式也不同,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床上運動、抗阻力運動、扶拐站立鍛煉等。
專家進一步解釋,春季氣溫波動大,很多類風濕患者出現症狀加重的現象,其實與本身的病因並沒有關系,因為天氣、氣壓的改變,導致關節液循環不好,關節周圍血流出現阻滯,誘發了症狀。蔡小燕提醒,春季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淋雨,大風天氣盡量少外出,尤其是老年朋友在關節部位要特別注意,防止受風寒侵襲。日常起居,房間要保持通風干燥,並進行適當的鍛煉。在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及早去醫院檢查,切不可“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