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可控可治不再是“不治之症”
“過去生活條件比較差,醫療水平相對低下,患上類風濕關節炎會使患者在身體和精神上遭受折磨。如今,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再是‘不治之症’。現代醫學的發展,使得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效果已大大改善,治療的目標不再局限於‘控制症狀’,而是‘緩解病情’,阻止關節破壞,防止殘廢。”蔡小燕醫師談道。
蔡小燕指出,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分為兩大類。一是控制症狀的藥物,主要包括消炎止痛的藥物;另一類是改善病情的抗風濕病藥物,主要包括傳統的非生物制劑改變病程抗風濕藥物(如甲氨蝶呤)和生物制劑藥物。生物制劑是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類新藥物,與甲氨蝶呤聯合應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關節炎症和病情發展,療效良好。
“要實現緩解病情、阻止關節破壞這一目標,關鍵還是在於‘早期診斷,規范治療’。”蔡小燕醫師強調說。
目前有許多血清學指標有利於早期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使早期診斷類風濕成為可能。此外,還有一些關節炎早期暫時達不到診斷標准,但有明顯的關節炎症狀,多數在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後疾病得以控制緩解下來。大量臨床案例證實,多數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侵蝕發生在發病頭1-2年內。此時,如不立即進行恰當的治療,會導致關節畸形、功能受損。現實生活中,許多患者因偏信偏方或者虛假廣告自行用藥而延誤了治療時期,加大了今後治療疾病的難度。因此提倡一旦出現症狀,應該盡早到正規醫院的風濕科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