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以持續的關節炎為特征,典型的表現是關節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它屬於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都可能誘發此類發病,但具體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可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是否存在全身症狀,如發熱、皮疹、心包炎(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以及受累關節的數量(少關節炎型和多關節炎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其症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發熱和皮疹:在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主要的症狀是發熱,而最典型的是馳張型高熱。所謂弛張型高熱是指體溫常在39℃以上,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波動范圍超過2℃,但最低點都高於正常體溫,患兒比較顯著的特點是發熱時呈重病容,熱退後玩耍如常。這種現象可持續數日、數周甚至數年,但在關節腫脹出現後便轉為低熱。另外約95%的全身型患者身上會出現皮疹,通常夜間明顯,次晨消退。
關節症狀可以是首發表現,也可以隨著病情的進展而逐漸出現。多關節炎型和全身型患者往往累及5個或以上關節。受累關節可以為手或腳的小關節,也可以是膝關節或踝關節,可以呈對稱性,也可以是非對稱性。關節症狀多表現為關節紅、腫脹、熱、觸痛和活動障礙,其中以關節腫脹為最特征的表現,而大部分患兒沒有關節發紅的表現。關節疼痛一般在高熱時更加明顯,而熱退時疼痛症狀會隨之改善。指趾關節受累者,呈現典型梭形腫脹,患兒連握拳、握筆,使用筷子都會有困難。若累及颞颌關節則常表現為張口困難。由於關節疼痛患兒經常會拒絕站立或行走,部分患兒晨起時關節活動障礙尤為明顯,稱為晨僵。關節炎預後不一,有的無關節損害現象,只是表現為間歇性復發;有的遺留嚴重的關節破壞,造成關節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殘。還有一部分患兒可能並發色素膜前部的炎症,因為在疾病前期不表現任何症狀,所以常常被忽略。如果沒有及時診治,有可能會引起失明。所以對於懷疑為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同時有發生前色素膜炎高危因素的兒童,要對眼睛進行定期檢查,一般3個月檢查一次。
該病的預後取決於它的嚴重程度、類型以及是否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其中,及時有效的治療是決定預後的重要因素。所以當你的孩子出現上述症狀時,一定不要掉以輕心,及時到正規的醫院就診,方能得到有效的治療,減輕並發症,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