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症狀 >> 手指發麻、手指痛?當心腕管綜合征

手指發麻、手指痛?當心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是一種“累積性創傷失調”症,患者多為50-60年齡段的女性,在我國大部分該年齡段的女性為家庭主婦,承擔了主要的家務,由於長期反復過度用手,經常使手腕屈曲導致腕管綜合征。

  55歲的胡阿姨向來閒不住,自從退休後,洗衣、拖地這些家務活幾乎包了。可漸漸地,胡阿姨發現,一旦家務活干多了,一停下休息左手發麻發痛。起初她不在意,覺得比較輕微,活動一下就可以好。就是最近這幾個月,症狀越來越嚴重了,晚上睡覺都睡不安穩,經常痛醒過來,才去醫院就診。

  劉女士今年才35歲,劉女士是一名辦公室工作人員,因為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打字,幾年下來,她的手也出現了和胡阿姨類似的症狀,白天覺得刺痛,握力下降,難以形成拳頭。她們得的是同一種病,這種病叫做腕管綜合征。

手指發麻、手指痛?當心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的常見症狀是正中神經支配區(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感覺異常或麻木。夜間手指麻木是腕管綜合征的首發症狀,許多患者有夜間手指麻醒的經歷。而手指麻木的不適,可通過改變上肢的姿勢或甩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患者在白天從事某些活動時,也會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針線活、駕車、長時間手持電話或長時間手持書本閱讀。部分患者早期只感到中指或中環指指尖麻木不適,而到後期才感覺拇指、食指、中指等出現麻木不適。某些患者也會有前臂甚至整個上肢的麻木或感覺異常,甚至感覺這些症狀為主要不適。隨著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現明確的手指感覺減退或散失,拇指肌肉萎縮或力弱,拇指不靈活,與其他手指對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對捏動作。

  過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重復性的活動,如長時間用鼠標或打字等,都可造成腕管綜合征,如果出現了手指麻木症狀,應該盡早到專業醫院就診檢查。如果神經受壓時間久了,出現了大魚際肌肉萎縮,則已經是病情嚴重的表現。一旦肌肉已經出現萎縮,就不容易再恢復了。

  一旦確診了腕管綜合征,如果尚處於早期,建議采用佩戴手腕護具來控制病情發展,緩解症狀。一般的建議是,白天不固定,晚上用護具將腕關節固定在中立位。同時,可以輔以口服神經營養藥物。如果上述保守治療方案不能緩解患者的症狀,或神經受壓迫時間較長已經出現大魚際肌肉萎縮的現象,則要考慮盡早手術治療。手術方法並不復雜,就是在腕部切開松解腕管,對正中神經進行減壓。如果及時手術,術後功能有望得到較好恢復。

  如何預防腕管綜合征?說到底,最好的辦法就是要盡量避免長時間進行重復的手部操作,防止腕部正中神經持續性受壓,中年女性在勞動中更要注意這一點。不管是腕管綜合征患者還是易患人群,工作期間最好每隔十五至三十分鐘稍事休息,改變一下動作。例如打字的每隔十五分鐘伸展一下手指和手腕的肌腱,向不同的方向舒展數下。另外,在勞動前和勞動後應放松腕部,充分活動腕關節,有助於防止腕管綜合征的發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