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病變是導致長期疼痛和功能障礙最常見的原因,下面介紹的幾種關節炎,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狹義地說是指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中心的一組常見多發病,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風濕寒性關節痛、強直性脊柱炎等,我國醫學界對以上各病統稱為“風濕四病”。此外,還有骨性關節病、椎間盤障礙、肩周炎,肌痛和神經痛等疾病。
各類關節炎的早期征象
●肺潭性增生性骨關節炎
此病常發生於支氣管擴張症、肺膿腫、支氣管肺癌等疾病時,可出現四肢末端的杵狀指、趾,患者長骨端骨膜增生伴有自發痛及壓痛,四肢各關節也可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腫大。
●類風濕性關節炎
這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起病主要與免疫反應有關。
多發於青壯年人的四肢關節。早期可表現為關節游走性疼痛、腫脹及活動障礙,晚期可形成關節強直及畸形。
表現為對稱的多發性關節炎為“周圍型”,發生於脊柱的稱為“沖樞型”,周圍型多見於以兩手小關節和腕足關節。
近年來調查發現,類風濕關節炎以女性發病較多,常時起時伏,化驗檢查可有血沉增塊,類風濕因子陽性等。
●肥大性關節炎
這類關節炎又稱為增生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
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關節疾病,肥胖的老年婦女更為多見。其發病機理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是退化原因所致,並與損傷及摩擦耗損有關。其特點是起病緩慢,開始時關節活動不便,並有疼痛感,休息後又可消失。
●化膿性關節炎
這是一種由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關節炎。
常見的有血行感染,也可由急性化膿性骨髓炎侵入關節,或關節部位的某些外傷感染引起。受累的關節以髋關節和膝關節多見。
早期為關節腔積液,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面負重部位首先遭破壞,若關節囊受到破壞,常發生病理性脫位。
●晶體性關節炎
又稱為痛風性關節炎。由於嘌呤代謝障礙,尿酸鹽積沉於軟骨、關節和皮下組織等處,日久後成為“痛風石”。多見於男性,好發部位常在等一拇趾關節。
●血清陰性關節炎
又稱為強直性脊柱炎,以往認為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近年來認為是與類風濕關節炎不同,因患者血清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且臨床表現和X線表現與四肢類風濕關節炎也不同。
患者多為青年男性,病變多自兩側髋關節開始,向上發展,最後累及整個脊柱。體育鍛煉對本病康復有重要作用。
●過敏性關節炎
多為結核桿菌感染、異體蛋白的刺激等過敏所致,常見的有結節性過敏性關節炎、牛皮癬(也稱為銀屑病)性關節炎、結節性紅斑等。
本病因抗風濕治療無效,而只有根據不同病因采取抗結核、抗過敏藥物來進行治療,可收到滿意療效。
●藥源性關節炎
由某些藥物過敏或使體內生化代謝異常所引起的一類關節病變。
多在用藥後3-10天發生,主要累及四肢關節,可伴有發熱症狀及四肢皮膚出現對稱性、多形性紅斑皮疹,但無一般皮疹的瘙癢特點。
其發病機理主要是藥物影響到軟骨代謝,從而引起軟骨退行性變和關節病。
本病一般在停藥後症狀可自行消失。
結語:在生活中有許多因素會引發關節炎,如高跟鞋易引發關節炎;衣服干不透也會引起關節炎。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視關節炎的預防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