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在過去被認為是“富貴、有福氣”的象征,現在卻是中老年健康的一大公害。現代人多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消化吸收不充分,“囤積”多余的營養物質於體內,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肥胖除了造成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病之外,還會造成諸多骨科疾病,如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嚴重疾病,其危害並不比內科病小。骨科患病人群中肥胖者比例明顯高於正常體重者,原因可能與體重大、關節負擔重以及血脂過高血脂稠、骨細胞營養缺乏有關。
肥胖加重關節負擔
臨床發現肥胖患者一般骨質增生發生在膝關節,比相似病情而體重標准者的治療時間要長,恢復要慢。美國的一些研究人員稱,飲食中脂肪過多不僅會使人肥胖以及容易患上心髒病,通過其他代謝並發症間接影響關節,如糖耐量異常、脂質異常症等,還會使骨頭變得稀松、容易折斷,從而使人患上骨質增生症。膝關節畸膝關節內外側壓力不均勻,一側負荷過大,導致一側首先受累而後波及全關節,最終形成膝關內外翻,俗稱“K”型腿、“O”型腿,繼發髌骨半脫位,出現髌股關節骨關節炎,隨後引起胫股關節退變。研究表明,肥胖者患雙膝骨性關節炎危險性比普通婦女18倍!而患有骨性關節炎中年婦女中,65%可能由肥胖引起。原因很簡單,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體重加重了膝關節的負擔,使得關節結構加速磨損、老化,引起變形性關節炎。
肥胖者容易形成骨壞死
髋關節是人體所有關節中負重最大的關節之一,它由股骨頭和髋臼組成,肥胖者的體重超標,要支持上身沉重的身體,還要帶動下肢做運動,久而久之,髋關節不堪重負。再加上肥胖者血液中的脂肪成分較高,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導致血液流速減慢,從而形成一些小栓子,堵塞小動脈和小靜脈血管,血液循環受阻,供給骨組織的血液不斷減少,使骨質缺血,最終造成骨壞死。
肥胖可控:合理飲食,適當運動
引起肥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攝入熱量多,而排出熱量少。所以,控制體重、體型的方法就是合理搭配飲食,適當運動。
衡量人體理想體重的方法是計算體質指數(BMI),即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結果在18~25之間為標准體重,超過25即為肥胖(如身高175cm,體重80Kg,其體重指數MBI=80/1.752=26.12)。達到標准的人,應該及時控制體重,科學的運動加上合理的飲食,也就是要控制攝入熱量與消耗熱量的比例,保持吃與動的平衡。飲食上,多吃葉菜類、根莖類蔬菜、西紅柿、蘋果、柑橘等水果以及豆類、全麥面食、稀飯,每天堅持運動,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老年人過瘦也不健康
作為一種老年病,骨質疏松當然是更青睐老年人。不過老年人的情況和青少年有所不同,雖然老年人也不宜采取高脂飲食,但為了保護骨骼,老年人應該避免體重過低。
國內外多項研究顯示,體重過低的老年人,患上骨質疏松的風險就越高,在臨床也是偏瘦的老人更容易得骨質疏松。這是因為當一個人有點微胖時,為了承受身體的重量,在負重狀態下骨骼其實得到了一定的鍛煉。另外,在體重過低的老人中,肌肉的衰老和萎縮可能更為突出,使得老人的骨骼失去了肌肉的保護,平衡和運動能力也有所下降,這些都會增加老年人患上骨質疏松、發生骨質疏松骨折的風險。
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體重控制要合理,太胖當然不好,但也絕對不能太瘦,同時還要關注體內的肌肉比重。對於絕大多數老人來說,高脂飲食仍然是不推薦的,但飲食中優質蛋白和鈣質的攝入一定要給予充足保證,同時合理運動,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活性維生素D3一類的藥劑,來保證骨骼的強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