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人才有精氣神兒。現代醫學證實,端正的體態還能讓機體運行得更順暢。然而,生活中很多人的姿勢只圖“舒服”,站著時像個“圓規”一腿撐地,坐著時彎腰駝背、跷著二郎腿,走路時低頭含胸拖著腳……結果,在舒服中不知不覺傷了身。
懶散姿勢像潛伏的惡魔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長著一副中老年人的體型,這和慵懶姿勢有關。”航空總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王建華告訴記者,看似舒服的懶散姿勢可能造成肌肉、骨骼、關節慢性勞損,就像潛伏的“惡魔”,日積月累就會導致頸椎病、高低肩、腰椎病、長短腿、足踝病等疾病的暴發。
解放軍第二五二醫院關節外科主任王振虎進一步指出,門診中見到的脊柱側彎、椎間盤突出患者,多數都習慣以放松、懶散的姿勢站立、坐臥,長期無意識地駝背、弓腰、跷二郎腿是患病的主因。讓人擔憂的是,不少患者忽視疼痛的警報,不來就診或不認真治療,不良姿勢沒被及時糾正,結果導致脊柱側彎弧度加深、椎間盤繼續膨出,影響內髒功能。
在兩位專家看來,超重和肥胖是不良體態的第一誘因。王建華指出,一方面,隨著體重的增加,人會變得越來越懶,容易站沒站相、坐沒坐相,誘發脊柱疾病。另一方面,體重增加本身就會改變骨架結構和肌肉支撐方式,比如“將軍肚”可使脊柱支撐點改變,導致椎間隙變形,還可能誘發扁平足、膝內翻等。此外,坐腰部沒支撐的椅子、睡支撐力差的床墊、鞋子大小不合適等也是導致不良姿勢的常見原因。
這些舒服姿勢最傷身
王建華指出,以下這些舒服姿勢其實最傷身。
坐:跷二郎腿、“癱”在椅子上。很多人一坐下來就會跷起二郎腿,長此以往易造成骨盆傾斜,導致長短腿,還會影響腿部血液循環。有些人坐椅子時喜歡伸直雙腿,就像“癱”在椅子上,此時,頸背部懸空、腰部塌陷,全身僅靠臀部和脖子支撐,肌肉、韌帶長時間受到過度牽拉,整個脊柱都很受傷。一些長時間在電腦前伏案工作的人,喜歡單手托腮撐著腦袋,同時肩膀高聳、近距離俯視屏幕,使頸部關節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易患骨刺、椎間隙變窄等。
站:含胸駝背頭前傾、“稍息站”。含胸、駝背、頭前傾、肩膀耷拉著,是常見的錯誤站姿,雖看似放松,卻會壓迫頸椎、胸椎以及椎體周圍神經,導致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化等。還有人喜歡“稍息站”,尤其是在商場、超市工作需要長期站立的人,愛將重心放在一條腿上,腰部歪斜,短時間內比雙腿用力舒服,但腰椎兩側長期受力不均可能導致腰背疼痛。此外,行為決定心態,錯誤的站姿不僅有損形象,還會使人心態消極。
走:低頭彎腰拖著腳、背單肩包。中國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從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要低頭、含胸、彎腰、拖著腳,以小步快走的方式表示禮敬。當下,不少人的走路姿勢與之類似,看似省勁卻帶來諸多隱患:腳掌拖著走,抬腳幅度過低,易造成關節、肌肉、足弓勞損;走路不擺臂易失去平衡而摔倒;頭部前傾使頸部血管、神經受到壓迫,易誘發腦供血不足……不少女性愛背單肩包,走路時為防包帶滑下,下意識地抬高一側肩膀,久而久之可能導致“高低肩”,誘發脊柱側彎。
躺:趴著睡、把腿墊高。趴著睡不符合頸椎生理弧度,可能導致頸椎錯位壓迫頸動脈,導致大腦缺氧,出現頭痛、頭暈。俯臥還會壓迫胸腹髒器,影響呼吸,干擾睡眠。有些人睡覺時喜歡用枕頭把腿腳墊高,這個姿勢的確惬意,但不宜過長,否則加重腰部負擔,還會增加心髒負荷。
小測試預知脊柱健康
王振虎指出,一個小測試就能快速鑒定脊柱的健康水平,方法是:靠牆站立,背部緊貼牆面(如做不到,也要保證頭部、兩肩、臀部4個點貼牆),腳跟離牆約15厘米,如此時脖子或後腰與牆面之間的距離大於5厘米,就說明你的脊柱已偏離生理弧度,亟需改用正確姿勢。最正確的姿勢則是自古就流傳下來的這幾個字:
坐如鐘:頭部保持端正,不要上下擺動;雙肩向後拉伸,但不要使勁挺直後背,盡量放松;椅子高度以膝蓋稍低於臀部、腳能平放在地面為宜;別把腳收進椅子下面,更不要跷二郎腿;盤腿坐對腰椎壓力較大,應盡量避免。
站如松:站立時重心放在雙腳,軀干挺直,讓肩、背形成一條直線;頭微微抬起,肩臂舒展,手不必緊貼褲子,放松即可;挺胸收腹,讓腹部肌肉稍感緊張,但別過分挺胸,避免“前凸後翹”;膝蓋可略微彎曲,減輕髋關節和足踝部壓力;如長時間站立覺得疲勞,可適度走動,但別“稍息站”。
行如風:上身保持端正,下巴與地面平行,目光平視前方,不要低著頭;肘關節自然彎曲,前後擺臂;右腳向前邁步時,左手同時向前擺動,身體重心前移,如此反復;腳尖應指向前方,不要向裡勾或向外撇,讓腳跟先著地。
臥如弓:側臥是最佳睡姿,尤以右側臥為宜;側臥時最好讓腿部略微彎曲,並在兩腿間夾個小枕頭,保證脊柱和頭在一條直線上;習慣仰臥者最好選擇較低的枕頭,以免損傷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