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娘因為膝關節疼痛,輾轉多家醫院,醫生告訴她是因為有“骨刺”了。幾經周折,最終在天津醫院接受了膝關節的關節鏡手術,術後症狀消失。
天津醫院運動醫學與關節鏡科主任黃競敏教授介紹,“骨刺”屬於關節的退行性病變,又稱骨質增生,是關節炎的一種表現。主要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骨關節逐漸退化,當骨頭與軟組織接觸的地方因長期承受壓力、拉力、損傷,造成關節間的軟骨漸漸失去水分與彈性,骨頭與骨頭磨損。人體為了減小骨、關節之間的壓力,在骨關節邊緣上自然而然就會增生一些骨質來減少這個壓力,它本質上是人體生理上的代償功能,是人體為適應力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形象一點講,“骨刺”如同我們的皺紋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退化,“骨刺”就產生了。所以老年人不必談“骨刺”就色變。
當關節軟骨受到破壞,因為代償功能而長了“骨刺”後,它可以使穩定性差的骨關節得以加強,從而有利於骨關節的穩定性,避免繼續遭到損傷。但是,“骨刺”也可能造成對其周圍神經、血管的壓迫,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所以說它既是生理性的,但又可能轉變為病理性的,要一分為二地看,不能把臨床上表現出來的症狀全部都歸罪於“骨刺”。
判斷是否長了“骨刺”,方法非常簡單,一張普通的X線片子就能確診,比如膝關節,只需要拍一張膝關節正側位片子即可。
黃競敏教授講,“骨刺”不是病,西醫的教科書裡就沒有叫“骨刺”的病。通常這些“骨刺”不是引起症狀的主要原因,或者說單純處理這些“骨刺”一般沒有效果,因為去掉了這些“骨刺”以後還會再長。骨刺不用治療,要治療的是引起“骨刺”的原發病——骨性關節炎。
目前,對於“骨刺”大多采取服用鎮痛劑及非甾體抗炎藥物和軟骨保護性藥物,改善骨關節病患者的症狀。如果關節出現畸形和藥物不能緩解的疼痛,則可以通過關節鏡下清理,甚者通過膝關節置換來徹底解決。
如何避免“骨刺”的形成,黃競敏教授提出了如下建議:
鍛煉:通過適度的體育鍛煉可改善關節的功能,比如行走、騎自行車或游泳等,可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糖、脂肪代謝,增強耐力和體能。而疼痛較為嚴重的患者,開始時只能進行肌力收縮而不活動關節,循序漸進、逐漸加大動作的幅度,先選擇不負重的形式進行,待疼痛基本消失後再做負重鍛煉。這其間不要做爬山、爬樓、下蹲和太極拳、舞蹈之類的活動。
減輕體重: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所以,減輕體重可以減少骨質增生的形成。
改善飲食:可以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紅薯、玉米、蘆筍、花椰菜、茄子、甜菜、荠菜、苤藍菜、土豆、金針菇等,而富含生物類黃酮的食物,如野玫瑰果、荞麥葉、柑橘類水果、漿果、椰菜、櫻桃、葡萄、木瓜、哈密瓜、李子、茶、紅酒以及番茄等,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也能經由補充這些物質達到預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