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關節脫位是指大張口時,髁突與關節窩、關節結節或關節盤之間完全分離,不能自行回復到正常的位置。根據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方脫位、後方脫位、上方脫位、內側脫位與外側脫位。下颌骨髁狀突運動時如超越正常限度,脫出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復照位,即為颞下颌關節脫位。臨床上多為前方脫位,可以發生於單側或雙側。
根據脫位的性質分為急性前脫位、復發性和陳舊性脫位前脫位關節盤-髁突復合體越過關節結節並固定於關節結節前上方,後脫位髁突可突出到外耳道鼓室以及莖突外側,上方脫位髁突進入顱中窩,內側脫位髁突達關節窩的內側,外側脫位髁突移至關節窩的外側。
後脫位、上方脫位以及內側脫位主要為外力損傷所致,同時可伴有關節窩、關節結節、髁突或下颌骨骨折以及顱腦損傷,臨床上少見。
病人呈開口狀態,不能閉口,流涎,進食及說話均困難,表現為極度痛苦。耳屏前凹陷,扪之關節凹空虛。雙側脫位時,下颌前伸,單側脫位時,中線偏向健側,咬合紊亂。
檢查可見下颌運動受限,前牙呈開。脫位側耳屏前方凹陷,顴弓下方顯膨隆。X片顯示髁狀突位於關節結節的前方
颞下颌關節脫位是下颌骨的髁狀突滑出關節以外,不能自行復位。可以發生在單側,亦可發生在雙側。臨床上常見者為急性關節前脫位和復發性關節前脫位。
治療原則是盡早手法復位,並限制下颌活動兩周左右。
手法復位的操作方法:病員低位端坐,頭靠椅背或牆壁,下颌牙的咬合面應低於手術者兩臂下垂時的肘關節。術者站於前方,雙手拇指(可包以紗布)向後分別放在兩側下颌磨牙的咬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體部。復位時囑病員放松肌肉,術者兩拇指逐漸用力將下颌骨體後端向下加壓,余指將颏部稍向上抬。當髁狀突下降至低於關節結節平面時,順勢將下颌骨向後推動,髁狀突即可滑回關節凹面復位。復位後立即用頭颌繃帶固定,限制張口活動兩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