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預防保健 >> 青少年駝背不可小觑 找到方法早預防

青少年駝背不可小觑 找到方法早預防

  1920年,丹麥內科醫生Scheuermann首先明確其放射學特征,並將它從其他脊柱畸形中區別出來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來描述。文獻認為,休門病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可高達8.0%。本病好發於13~17歲,見於過早負荷的體力勞動少年,男性病人比女性病人多4~5倍;25%有家族史。下面趕緊和家庭醫生在線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臨床表現

  早期症狀有背部酸痛不適,比較明顯的硬感。疼痛位於脊柱中線,比較輕微,很少劇痛。勞累後不適加重,休息即能緩解。以後脊柱胸段後凸逐漸加大,伸直困難。檢查時可發現背部呈圓弧狀向後隆起,被動及主動活動均不能改變後凸畸形。腰部的前凸代償性加大,但腰部的活動度正常。疾病後期,症狀消失,胸椎的後凸畸形永遠存在。晚期出現脊柱的骨性關節炎改變。

青少年駝背不可小觑 找到方法早預防

  檢查

  椎體的楔形變是scheuermann病的基本特點,還可以有其他一些特征,如椎間隙變窄、schmorl結節、椎體終板變窄、不規則或扁平,頂椎前後徑增長等。

  X線表現:典型的X線表現可分為3個階段。早期椎體變成楔形,前低後高,上下骺環出現斑點狀改變,椎體的上下緣毛糙不平,椎間隙稍變窄。中期骨骺出現碎裂,椎體前方上下角的正常形態消失。後期骨骺恢復正常的密度,但椎體呈現永久性的楔形變。在一些病例中出現Schmorl結節,在X線片上可見到椎體緣有一內陷的切跡。椎體前方存在的血管溝也是本病的X線征象之一。

  診斷

  根據病人年齡、性別、早期負重史及X線表現即可診斷。1964年sorenson首先提出X線影像學診斷標准:胸段脊柱至少3個相鄰椎體有5°或5°以上楔形改變。

  青少年駝背,"雙肩包"成罪魁

  如今因為含胸、駝背到醫院就診的學生越來越多,而導致此現象的,並非是人們一般認為的因為營養不良、缺乏鈣片和維生素D,而正是學生們每天背的雙肩書包。背雙肩包並非一定會引發學生駝背,但面對沉重的雙肩包,學生們長期用一種不正常的姿勢來克服和背負重量,從而引發背部彎曲。事實上,雙肩包的流行是為了解決"斜肩症"。在此之前,學生們大都背單肩包,利用一個肩膀承負所有重量。長期背重的單肩包,容易造成兩個肩膀慢慢變得高低不平,一個肩膀向另一個肩膀傾斜,即"斜肩症"。當時社會對"斜肩症"的關注就呼吁一種兩個肩膀同時受力的包包,雙肩包就這樣浮出了水面。可如今,背雙肩包的問題凸現。因為學生背的雙肩包太沉,他們不得不彎起腰使命背著。據估計一個普通中學生的書包約10多斤,包括6門主課課本和相應的大量的練習冊,副課課本及各種作業本,文具盒等等。一個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每天背負這樣的重量來來往往,無疑是超重的。

  如何糾正駝背呢?

  注意端正身體的姿勢,平時不論站立、行走,胸部自然挺直,兩肩向後自然舒展。坐時脊柱挺直。看書寫字時不過分低頭,更不要趴在桌上。人們所說的要"站如松,坐如鐘"是有一定道理的。

青少年駝背不可小觑 找到方法早預防

  正在發育的青少年最好睡硬板床,以使脊柱在睡眠時保持平直。

  加強體育鍛煉。認真上好體育課,做好課間操,促進肌肉力量的發展。在全面鍛煉的基礎上做矯正體操。矯正體操有很多種,有各種形式的徒手操,有利用各種體育器械的矯正操。矯正駝背主要以增強背肌、挺直軀干和擴張胸廓為主。

  小秘方治療駝背:

  青少年駝背,即青少年習慣性脊柱彎曲,分為脊柱側彎(向左和向右側彎)和脊柱後凸兩種。脊柱彎曲既影響體形健美,又會擠壓與腦、脊髓相關的腦神經、脊神經、內髒神經、造成神經障礙,導致青少年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智商偏低。可以說駝背同近視一樣,是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大公害。青少年如發現"駝背"現象,除加強一般的體育鍛煉外,還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進行矯治。

  俯臥撐法

  兩手兩腳同時觸地,將頭、頸和身體撐起。練習時曲肘推臂,身體挺直上下運動而不著地,反復15~30次。

  反撐倒立法

  民間又稱"蠍子倒爬牆法"。先距牆1米左右面牆而立,然後兩手與肩同寬在離牆30~50厘米處著地,並將兩腿伸直向後翻於牆上,兩腳在上,頭在下成反弓形。每次堅持1~2分鐘為宜。

  貼牆站立法

  兩腳跟靠攏並齊,兩腿夾緊膝蓋稍用力後挺,臀部肌肉收緊,小腹微收,自然挺胸,兩肩要平並稍向後張,兩臂自然下垂輕貼身體兩側,脖頸挺直緊貼衣領,下颌微收,頭向上頂。練習時使兩腳跟、小腿肚、臀部、兩肩及頭部後側均緊貼牆壁。每日可貼牆站1~2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後仰振臂法

  身體正坐於椅子上,兩臂伸直從前方向上向後舉起,同時頭向後仰。或兩臂伸直從身體兩側平舉由前向後運動,同時頭部後仰。每次10~20分鐘。

  側向振臂

  上身正坐或兩腿分開站立,兩手直舉於頭側,掌心相對,適當用力使腰部以上身體向左向右往復擺動。反復30~40次。

  單槓懸吊法

  立於高約2.5米的單槓下,兩手與肩同寬抓住槓體使身體自然伸直懸空吊起,而後小幅度上下振擺。每次1~2分鐘為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