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風濕病的預後,古人已有很多經驗。如《素問·痺論》就明確指出:"其入髒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病久,其留皮膚間易己也。"
風濕病患者在初次發作時期,如果不及早治愈,遷延日久,勢必釀成慢性。一旦轉為慢性,要治愈就相當困難。常有患者輾轉數年,甚至數十年,難以治好而痛苦終生。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風濕初起,大凡都為急性,發作之後,關節內只殘留輕度疼痛和輕度腫脹,以致病者誤會己痊愈,常被忽視而淡忘,因而不求徹底根治。
病根不除,自然要留下後患,之後又經過了不斷的復發,病情日益加深,終於引起關節高度腫大,形成關節嚴重變形,官能喪失,以致不能穿衣,不能步行。到了此階段,且易致脊椎的病變,無法站立,移動時只好將兩手支撐身體,將臀部坐在地上慢慢移行,即所謂民以代踵。
再由於風濕病病的時間太久,也會使高級神經活動的機能失調,並因此引起神經營養障礙,病者關節附近的肌肉萎縮、韌帶松馳、骨質疏松脫鈣,甚至關節強直,不能恢復,終於形成殘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