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機器壞”是人類衰老的必然規律,而骨骼的衰老給人的感受往往最為真切。
20-40歲之間可謂是我們骨骼的青蔥歲月,此時骨骼達到最高骨量、最好質量。一旦過了40歲,骨質的流失速度就超過形成速度,骨量下降,骨質變脆。二十幾歲的時候,任憑你活蹦亂跳、整日逛街掃貨、通宵玩游戲煲連續劇,第二天最多全身酸痛一下,緩緩也就好了。然而到了三四十歲,或者更早,很多人就經不起這些折騰了,別說一不小心就傷筋動骨的,甚至連走些遠路都覺會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流失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值得慶幸的是,每個人,不論年紀多大,都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使骨量盡可能達到最高峰,這樣將來患骨質疏松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1.補充足量的鈣“喂飽”你的血
身體裡99%的鈣都儲存在骨頭和牙齒裡,它們支撐著你的身體;而另外的1%則在血液裡,這1%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例如控制肌肉收縮、血液凝結、荷爾蒙分泌。這些對於生命非常重要,而如果你的飲食中鈣不夠的話,你的身體就需要從骨骼中汲取鈣的“存量”,以維持血液中的鈣含量。天長日久,這種汲缺就導致了骨骼的疏松。
怎樣比避免“饑渴”的血液“偷”了骨頭裡的鈣呢?
其實,日常飲食就是最好的補鈣渠道。一杯牛奶或酸奶含300毫克的鈣,一天喝三杯,鈣的量就夠了。一些綠葉蔬菜,例如羽衣甘藍也含有豐富的鈣。還有豆漿、高鈣飲料也是。
2.別忘了維生素D能幫鈣找到“家”
很多人都知道,補鈣的同時還要多曬太陽,這是因為陽光能促進體內產生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維生素D的作用相當於鈣類穩定劑,它能促進我們吸收食物中的鈣,並鎖定到骨骼中。
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個:1、太陽。紫外線與皮膚中的化學成分相互作用產生維生素D;2、食物,包括蛋黃、鲑魚、金槍魚、動物肝髒等食物中都含有維生素D。
3.多吃綠葉蔬菜補充三種營養素
一些研究發現,進食較多水果和蔬菜的人,比起不太吃蔬菜水果的人來,骨骼密度要更高。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絕大部分水果和蔬菜都含有大量的鉀,尤其是綠葉蔬菜中,還含有豐富的鎂和維生素K。研究表明,這三種營養元素對於維持骨骼健康也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