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康復理療 >> 頸腰椎病的X線檢查的方法與特點

頸腰椎病的X線檢查的方法與特點

  (一)X線平片

  平片檢查通常為放射診斷的初步手段。某些頸肩腰腿痛可通過平片做出定性、定位或定量診斷。在閱讀X片時既要注意宏觀的變化,又要注意細微的變化;既要觀察主要部分,也不能忽視相關的部位;既要重視骨與關節,又要注意軟組織。為了防止顧此失彼,避免誤診和漏診,閱片時一定要養成按一定順序進行讀片的習慣。

  1.頸椎的X線特征上部頸椎正位X線檢査,常規投照開口位。第1頸椎無椎體,由前弓、後弓和介於它們之間的兩個側塊所組成。環椎無棘突,但於後弓正中有一結節,相當於棘突。前弓後緣之中部有關節面與頸2之齒狀突形成關節。側塊向側方伸延形成橫突,較其他頸椎的橫突更靠外側。環椎之上關節面與枕骨髁形成關節,下關節面基本上為水平方向的,與樞椎的上關節面形成關節。成人環椎後弓上緣有椎上切跡為椎動脈溝所形成。椎動脈沿此溝經枕大孔進人顱內。斜行的環枕靭帶橋接此溝,韌帶發生鈣化時形成一環形影像,稱弓狀孔,此孔可顯於側位照片上。

頸腰椎病的X線檢查的方法與特點

  第2頸椎由椎體、齒狀突、椎弓和棘突所組成。齒狀突骨化中心與椎體未聯合之前,它們之間為一裂隙影像,不可誤為骨折。齒狀突頂端的二次骨化中心於3?6歲出現,12歲聯合,如不聯合即稱為第三髁。在前後照片上,齒狀突兩側緣與環椎間的關節間隙一般是對稱的。樞椎的椎體較高,上連齒狀突。前後位像上,齒狀突的基底部與兩側上關節面之間可有深的切跡,兩側上關節面恰位於椎體的外側,一般兩側對稱,基本上為水平方向的。樞椎下關節面並不位於上關節面的下方,而更靠後些,在脊椎孔外側,其排列方向與其余椎弓關節小面相同。

  樞椎平面以下的各椎體排列規則,形狀相似。但頸4、5椎椎體的前部稍窄扁,不可誤為病變。在頸椎正位片上,第4頸椎水平由於聲門裂的空隙與椎體重疊,可造成密度減低的陰影,甚似椎體縱形骨折或脊椎裂。

  形或不規則形,其縱徑大於橫徑,自第2頸椎至第5頸椎逐漸變小,向下則輕度增大。在同一片上測量,變窄的椎間孔比其上下椎間孔小1/3時,可出現壓迫症狀,如小於1/2時,則症狀較嚴重。

  頸3~7椎椎體兩側緣偏後各有一個向上的唇狀突起,稱鉤突,為頸椎所特有。它與上一個椎體下外側緣的斜坡間(滑膜關節)構成鉤椎關節,其作用為防止椎體、椎間盤向後外方脫位或突出。

  2.腰椎的X線特征腰椎正位五個椎體呈直線狀排列。在側位片上可見椎體寬度自上而下逐漸增大,或為大小一致,但第5腰椎椎體呈前部高,後部矮的楔形。第5腰椎與骶骨的間隙通常較其他處窄,若無合並其他病理征象,則無臨床意義。其余腰椎間隙的寬度皆近乎相等,或者第3?4腰椎間隙略寬。腰椎橫突最長,其大小、形狀變異較大。一般第3腰椎橫突最長,第4腰椎橫突上翹。有時於橫突附近可出現多余的副突。關節間部或峽部為位於h下關節突之間較窄細的骨段,此段由軟骨或纖維組織形成,不少人此處可持久而不骨化(約占5%),有人稱之為假性峽部裂。若有斷裂常為脊椎滑脫的原因,稱為真性峽部裂。此時則要拍照腰椎的雙斜位片,才能看清。

  顯示腰椎的常規位為側位和前後位。腰椎小關節、椎弓及椎間孔在斜位顯示清楚。腰椎的椎間孔最大。另外,腰椎兩旁之腰大肌呈自上向外下行三角形軟組織影。椎旁膿腫可使腰大肌膨隆。有時,於腰大肌之外側可見腰方肌陰影。腰大肌或腰方肌外緣的脂肪線可能與腰椎橫突相重疊,不可誤為骨折線。

  3.髋部X線特征髋部X線要仔細觀察Shenton氏線(沿股骨頸下緣向同側閉孔上緣所劃的曲線)是否連續,有助於診斷。2?4歲小兒髋臼邊緣不規則,至10歲以後才逐漸整齊。於幼年,股骨頸與股骨干幾成直線,待以後隨年齡增加及負荷加重,而於它們之間出現角度。成人股骨干中軸線與股骨頸中軸線之交角為127°。股骨干中軸線與過大粗隆上緣和股骨頭圓韌帶附著隱窩間之連線即Skinnei?氏線以直角相交(圖3-15)。KOhler氏線如淚滴狀,它表示著髋關節內側界限。它的外腳表示著髋臼的前緣,外腳向下行至髋臼下緣時轉向內上方成為內腳。內腳與外腳相連接的半圓形的彎曲部分恰好位於Shenton氏線的下方。KOhler氏線可用來衡量髋臼壁的畸形(圖3-16)。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