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叫頸椎綜合征,是由於頸肩部肌肉勞損,頸椎間盤蛻變(膨出或突出),頸椎骨質增生及頸項部韌帶勞損後繼發的肥厚或骨化、鈣化等原因,刺激壓迫或影響與之相鄰的血管(主要是椎動脈)、神經(主要是脊神經及迷走神經)、脊髓、食道及氣管等,影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引發肌肉、韌帶、血管、神經、脊髓等出現臨床症狀。中醫稱之為“項痺”。
項痺是由於正虛勞損,筋脈失養,或風寒濕熱等邪氣閉阻經絡,影響氣血運行,以項部經常疼痛麻木,連及頭、肩、上肢,並可伴有眩暈等症狀的疾病。 預防護理 1.適當做一些頸部保健操,避免慢性頸椎勞損,經常活動,改變頭頸部姿勢。 2.枕頭宜軟宜矮,忌高忌硬。高枕使頸部的關節、肌肉、韌帶長期處於牽拉狀態,使之過度疲勞,產生損傷,加速其退行性變化。 3.避免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該類藥物可加速頸椎的退行性變,促使椎骨疏松,導致骨刺及椎間盤脫出。 4.對神經根型及椎動脈型的頸椎病,大多采用非手術療法,如物理療法、牽引、針灸、輕手法按摩,其中牽引效果最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