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康復理療 >> 治療難復性肩關節前脫位新方法

治療難復性肩關節前脫位新方法

  肩關節脫位的發病率占四肢大關節脫位的67.6%,傳統的復位方法有多種。以往,我們曾依靠懸垂牽引法治療難復性肩關節前脫位,近年來改用俯臥旋臂法治療各種肩關節前脫位,取得了滿意療效。

  經我們應用俯臥旋臂法治療的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29例、女7例,年齡在14~46歲之間。他們之中,右肩脫位22例、左肩脫位14例、鎖骨下脫位9例、喙突下脫位27例,伴有肱骨大結節骨折3例。所有患者均部為新鮮脫位,但其中有習慣性脫位者14例。應用上述方法,在醫生指導下未依靠牽引自行復位成功者6例,其中習慣性脫位者4例。復位用時間最短為0.5分鐘、最長為15分鐘,平均為4分鐘。

治療難復性肩關節前脫位新方法

  具體方法為:患者俯臥位,患肩上肢自然懸垂於診療床側下方。手臂適當的做向內旋轉劃圓動作,動靜結合,范圍可大可小。部分患者於數分鐘內自行復位,可感覺到肱骨頭順勢還納回關節盂的彈響聲。對未復位者,術者握住患者肱骨下段一邊向下牽引,一邊做逆時針旋臂動作;也可以在囑患者向內旋臂的同時,用雙手拇指向下、向關節盂內推壓肱骨頭進行復位。對於難復性肩關節前脫臼,可以囑患者多垂臂俯臥一會兒,待肩部肌肉放松後再用上述方法復位。復位後,患者改坐位,試將患手搭在健肩上證實復位成功。以繃帶固定患肢於肩關節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曲90度以上位。用X線證實肱骨頭還納,肱骨大結節骨折自動復位。固定時間一般為3周。

  上述患者在治療後均符合復位標准:方肩消失,肩峰恢復飽滿狀態,觸診可及肱骨頭在關節盂內;杜加斯征檢查陰性; X線片可見肩關節恢復正常結構。

  所有患者在整復過程中均未施用麻醉,並一次復位成功。在非習慣性脫位患者中,有2例難復性脫位,輔以肩關節零度位法復位成功。全部病例在治療中,均未出現骨折或血管、神經損傷等並發症;復位1~3個月後隨訪,沒有肩關節明顯疼痛及功能障礙者。

  肩關節脫位的整復方法較多。傳統的科赫爾法操作比較復雜。而現在常用的希波克拉底法,由於肩袖諸肌、三角肌和肱二頭肌等拮抗作用,在牽引時需要很大力量,在足蹬手拉過程中,有發生腋部血管、神經損傷和加重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的可能。科赫爾法和希波克拉底法均含有內收手法,當牽引時過早內收,槓桿力可造成肱骨外科頸骨折。斯廷森法與我們的復位法相似,但要依靠足夠的外力強行克服肌肉的緊張痙攣,操作要依靠器械幫助。

治療難復性肩關節前脫位新方法

  俯臥垂臂能減少肩關節處於非正常狀態的程度,通過減少疼痛使肌肉放松,有利於進行旋臂運動。在復位過程中,術者可根據脫位情況靈活施用其他手法,及時調整牽引力的大小和方向,使肱骨頭在關節盂周圍旋轉運動,消除關節囊緊張和肱骨干的剪力作用,避開肱二頭肌肌腱的纏繞,提高了肱骨頭納入關節盂的幾率,可降低引起肱骨外科頸骨折或關節軟骨損傷的幾率。而且,俯臥旋臂法要求簡單,特別適用於現場自救,值得推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