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周圍炎是一種以肩痛、肩關節活動障礙為主要特征的軟組織損傷,簡稱“肩周炎”。其病名較多,因該病多發於50歲左右中老年人,故稱“五十肩”。因睡眠時肩部受涼引起的稱“漏肩風”或“露肩風”;因肩部活動明顯受限,形同凍結而稱“凍結肩”或“凝結肩”。此外,還稱“肩凝風”、“肩凝症”等。
本病多因年老氣血虛弱、腎精不足而產生退行性病變的基礎上,加之長期慢性勞損,風寒濕邪侵襲,致使寒凝筋膜,經絡阻滯,血不榮筋,痰濁瘀阻經絡和關節,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礙。初期為避免疼痛,不敢活動而產生保護性關節活動受限,從而使關節長期保持於某一位置,久則發生退行性病變,局部滲出、粘連、纖維化,產生凍結、僵化,使肩關節功能活動受限。
再者由於肱骨外科頸骨折或肩關節脫位,上肢固定時間長,而缺乏必要的、適宜的鍛煉,致使損傷後的出血血腫機化、鈣化、粘連,從而引起肩關節活動受限,誘發肩關節周圍炎。
中醫分型
氣血虛型:肩部酸痛,勞累後疼痛加劇,伴頭暈目眩,氣短懶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質淡,苔少或白,脈細弱或沉。
風寒濕型:肩部竄痛,遇風寒痛增,得濕痛緩,畏風惡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質淡,苔薄白或膩,脈弦滑或弦緊。
瘀滯型:肩部腫脹,疼痛拒按,以夜間為甚。舌質淡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黃,脈弦或細澀。
治療
因肩關節周圍炎病程長、療效慢,因此要鼓勵患者樹立信心,配合治療,加強練功活動,增進療效。
1.理筋手法
患者端坐位、側臥位或仰臥位,術者主要是先運用扌衮法、揉法、拿捏法作用於肩前、肩後和肩外側,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對握三角肌束,作垂直於肌纖維走行方向的撥法,再撥動痛點附近的岡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
然後術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做牽拉、抖動和旋轉活動。
最後幫助患肢作外展、內收、前屈、後伸等動作,解除肌腱粘連,幫助功能恢復。手法治療時,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適度,以患者能忍受為度。
隔日治療一次,10次為一療程。
2.藥物治療
(1)內服藥
氣血虛型:治宜調補氣血,舒筋活絡。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12克,桂枝12克,芍藥12克,生姜3片,大棗7枚)加減。
風寒濕型:治宜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方用蠲痺湯(羌活6克,姜黃6克,當歸12克,赤芍9克,黃芪12克,防風6克,生姜5片,炙甘草3克)加減。
瘀滯型:治宜化瘀通絡,蠲痺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湯(秦艽9克,羌活9克,川芎9克,桃仁6克,紅花6克,沒藥9克,五靈脂9克,香附9克,牛膝9克,地龍9克,當歸15克,甘草3克)加減。
(2)外用藥:急性期疼痛、觸痛敏感,肩關節活動障礙者,可選用海桐皮湯(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沒藥6克,當歸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紅花3克,威靈仙3克,甘草3克,防風3克,白芷2克)熱敷熏洗或寒痛樂熱熨,外貼傷濕止痛膏等。
3.物理療法
可采用超短波、磁療、蠟療、光療、熱療等,以減輕疼痛、促進恢復。對老年患者,不可長期電療,以防軟組織彈性更加減低,反而有礙恢復。
4.針灸治療
(1)氣血虛型:取肩髃、肩髎、手三裡、足三裡等穴,均用補法。
(2)風寒濕型:取肩髃、肩髎、巨骨、合谷、曲池等穴,均用瀉法。
(3)瘀滯型:取肩髃、肩髎、肩外俞、臑俞、阿是穴等,均用瀉法。
5.封閉療法
可用2%利多卡因配潑尼松龍各1.5毫升痛點封閉。每周一次,2~3次為一療程。
適宜技術
“平衡針灸”針刺肩痛穴治療肩周炎(北京軍區總醫院全軍平衡針灸治療中心)
1.治療方法
(1)肩痛穴定位:位於腓骨小頭與外踝連線的上1/3處。在腓骨長肌與趾總伸肌之間,深層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動靜脈肌支和腓淺神經;或小腿腓側,腓骨小頭與外踝高點的連線上,髌骨中線下5寸處;或髌骨中線與踝連線之中上1/3處。也可根據足三裡穴下兩寸,上巨虛穴上一寸,以偏於腓側一寸的原則取穴。
(2)取穴原則:交叉取穴。即右側肩周炎取左側穴位,左側肩周炎取右側穴位。
(3)針刺方法:采用28號3寸毫針一支,行直刺法,進針約2.5寸,可行上下提插針刺手法,待出現針感即可快速出針,整個針刺時間應控制在3秒以內。病情較重、病情較長的患者可留針以增強針效。留針期間可適當配合肩部運動。以局部酸、麻、脹,並向足部放射為宜,個別患者可傳導至肩部,傳至肩部者療效最佳。
(4)治療時間及療程:發病2周以內者,每日針一次,14次為一療程;發病2~4周者,每日針一次,21次為一療程;發病4周以上者,每日針一次,28次為一療程。
(5)歌訣:肩痛穴稱中平穴,外丘一寸偏腓側。交叉取穴腓神經,肩部病變與落枕。胸痛腹痛與偏癱,降壓腰痛與昏厥。
2.注意事項及禁忌證
(1)在急性炎症期水腫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進行功能鍛煉。
(2)在急性炎症期水腫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嚴禁在局部進行機械性治療,如按摩、針刀、局封等。
(3)對體質虛、體質過敏、伴有慢性病的患者,針刺肩痛穴後可出現局部痛或不適感,可以通過交叉針刺膝痛穴緩解。
經皮穴位電刺激治療瘀滯型肩周炎(浙江中醫藥大學)
1.治療方法
(1)使用器械:LH202H型韓氏穴位神經刺激儀。
(2)首次接受治療的患者,治療前先對其進行痛阈及肩關節活動功能水平測定並記錄。
(3)取穴:肩周炎患側穴位——肩前與肩髎,外關與合谷。
(4)操作:兩對電極(帶有直徑為3厘米的不干膠電極板)分別粘貼連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關二穴,刺激參數為:連續波、高頻(100Hz)刺激10分鐘後轉為低頻(2Hz)刺激30分鐘,強度10±mA。隔日治療。
2.特色
無創傷,可避免感染或疾病的傳播,不致引起患者的恐懼,易操作,經濟。
3.禁忌證
(1)年齡在65歲以上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以及對電刺激過度敏感者。
(2)合並肩部骨折未愈合者;長期服用(接受)其他藥物(治法)以及采取綜合治療者。
(3)合並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