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折 >> 關於骨折 >> 戰勝“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戰勝“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天氣漸冷,關節不給力,劉奶奶晨起鍛煉時摔倒,“胯骨軸”疼痛,不能活動,送到醫院診斷為股骨頸骨折。她疼痛厲害,臥床幾天,眼看著情況越來越糟,痰多咳不出,大小便困難,後背皮膚也快壓破了。家裡人可就犯了難:不手術吧,眼看很難闖過臥床這一關;手術吧,這老人“胯骨軸”骨折了,還能接上嗎?

  一旦發生則性命堪憂的骨折

戰勝“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劉奶奶摔傷的“胯骨軸”在醫學上稱為髋部,是人體從骨盆向股骨過渡的區域,包括股骨頸和股骨粗隆部。這裡是重要的負重部位,從骨盆傳遞來的重力在這裡拐彎;而這裡的骨質以松質骨為主,在骨質疏松時強度下降很大,容易發生骨折。

  根據瑞典的資料,男性一生中發生髋部骨折的風險高達11.2%,女性更高達23%。髋部骨折是對老年人影響最大的一類骨質疏松骨折。不像那些發生在腕部或肩部的骨折,髋部骨折帶來的疼痛和下肢活動障礙會迫使病人臥床,難以活動;而保守治療需要臥床三個月左右。而臥床會帶來四大並發症: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和褥瘡,哪一個發生了都會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一旦發生髋部骨折,即使保守治療也會危險重重,手術又有一定風險,因此髋部骨折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即一旦發生則性命堪憂的骨折。

  與手術風險相比,需要臥床三個月的保守治療的風險一點也不少。髋部骨折的治療原則是“盡可能手術治療”。這與大多數骨折治療的“盡可能保守治療”是不同的。因為發生髋部骨折的病人大多是老人,都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合並症,很多都有手術史,對手術治療常有較大的疑慮。手術風險確實又不小,醫生也有顧慮。這時候做手術就像闖關,需要骨科、麻醉科、重症監護室、內科等多科醫生和病人以及家屬通力合作,才能渡過難關。

戰勝“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比較而言,保守治療是更大的一關,通過率甚至不如手術這一關。所以,這時需要醫患雙方充分溝通,下定決心,方能有把握闖過圍手術期的難關;而一旦手術成功,病人康復的機會就大得多了。骨折部位不同,治療方法不同

  髋部骨折分為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其手術治療方法也不同。股骨頸骨折是關節囊內骨折,傷後容易傷及血運,發生骨折不愈合或者股骨頭壞死;股骨粗隆間骨折則是囊外骨折,骨折不愈合或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較低,但畸形愈合率很高。針對這種不同的特點,股骨頸骨折的治療重點在是否能保留股骨頭:如果錯位很少或者已有嵌插,比較年輕的病人,可以選擇保留股骨頭,用三枚空心螺釘固定骨折部位;但如果已經發生了比較明顯的錯位,則最好選擇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對於股骨粗隆間骨折,則很少進行關節置換,治療重點是骨折的穩定固定。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在股骨內打入髓內釘進行內固定,這也是比較微創的辦法。  即使對於合並多種內科疾病的老人,髋部骨折的手術也大都可以耐受。手術後最大的優勢就是很快能夠下地,從而避免了諸多臥床並發症,相比保守治療,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上文提到的劉奶奶就是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後3天就下地行走了,很快地恢復了生活質量。

  髋部骨折發生的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可以說是人體最“老”的骨折,所以目前的治療方法也都是相應地針對老年人的,強調的是減少臥床,早期活動。是不是做手術,必須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來決定,但總的原則是手術往往比保守的效果更好,不必畏懼手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