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折 >> 骨折治療 >> 兒童骨折的診斷治療

兒童骨折的診斷治療

  兒童肱骨外髁骨折占肱骨遠端骨折的16.9%,其發生率僅次於肱骨髁上骨折。屬於Salter—Harris 1V型骨骺損傷,往往因為延誤診治而導致骨不連、肘關節嚴重畸形及功能障礙。

  [診斷標准]

  1. 肱骨外髁骨折多系間接暴力所致,一般認為,跌倒時,手部先著地。

  2. 骨折部疼痛、腫脹、壓痛明顯,有移位骨折可觸及異常活動及骨擦音。

  3. X線檢查可明確骨折類型及移位情況。

  [分類分型]

  I型:骨折無移位或僅有輕度分離;Ⅱ型:骨折塊有輕度側方移位及小於450角的翻轉;Ⅲ型:骨折塊有明顯移位及翻轉,但仍在肱桡關節內;Ⅳ型:骨折塊有明顯移位及翻轉,且完全脫出肱桡關節;V型:骨折合並肘關節脫位且可發生翻轉移位。

  [治療標准]

  1. 手法復位 肱骨外髁骨折屬關節內骨折,因骨折線跨越了骺板,准確的解剖對位及固定以減少生長障礙的可能性是非常重要的。近1O多年來,由於對骨折(尤其為翻轉移位骨折)的病理力學機制、復位固定途徑、步驟的理論、實驗及臨床研究的深入,湧現出了多種復位成功率高、療效好、並發症少的整復固定方法。

  1.1 以伸肌總腱的牽拉為主的整復手法 臂叢麻醉或不麻醉下。使患肘處於半屈12O。~135。位左右,仔細觸摸骨折塊的關節面及外上髁於骺端,辨清移位方向和翻轉程度,然後背伸腕關節,旋後、外展前臂,推送骨折塊至肘後外方,並順勢矯正橫軸旋轉,接著在旋前內收前臂,強力屈腕下,向前、下推送骨折塊或用力向下牽引屈肘,即可復位。該手法的作用機制主要在於:(1)在背伸腕關節、旋後外展前臂使伸肌總腱完全松馳,可輕易推送骨折塊至肘後方較大間隙以利於復位。(前移翻轉變成後移翻轉);(2)強力屈腕、旋前內收前臂,使伸肌總腱緊張,牽拉肘後方骨折塊,並利用肱桡間隙加大配以推擠或牽引屈肘的方法,使骨折塊回位。

  1.2 以推擠按壓等主動作用為主的整復手法 此類手法操作步驟較為多樣,但整復要點均在於:根據骨折發生的機制。在摸清骨折片的移位翻轉程度後,按照骨折的原始移位規律,逆損傷機制分別擇用推擠、按壓、捏轉、牽引、搖晃、伸屈等不同手法進行復位。有三點擠壓法:(1)以外翻骨折面(鷹嘴外側緣lcm處)為第一點。在內翻、伸屈肘關節1 6O。~130。時,作向前、向內擠壓。(2)以肘前外側滑車端為第二點,在伸屈肘關節130。~90。時作向內向後擠壓;(3)以肘前外側骨折體部為第三點。在搖晃伸屈肘關節90 ~60。下,作向肘關節內後擠壓,完成復位。

[1] [2] 下一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