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關於頸椎病 >> 不可大意的頸椎病

不可大意的頸椎病

  老年人頸椎長骨刺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生理現象。有人統計,40歲以上的正常人60%有頸椎骨質增生,到60歲幾乎100%有骨質增生。有的症狀明顯,有的沒有任何頸椎病的症狀。

  不過,頸椎病也不單純是因骨質增生引起的,一般都還有其他原因,如工作勞累、精神緊張、感冒以及平時頸部缺乏鍛煉等因素,都可引起疼痛症狀。

  什麼症狀是頸椎病頸椎病症狀錯綜復雜,病人可以有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握物不牢等表現;有些病人出現下肢僵硬,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惡心等異常感覺;更有少數病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正因為頸椎病症狀的復雜性、多樣性,加上認識的模糊,本病經常與神經內科、耳鼻喉科或內科疾病相混淆,從而延誤診治。近些年,隨著研究的深入,診斷水平不斷得到提高,治療方法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尤其是手術療法不斷得到改進與完善。目前除各大醫院外,少數二級醫院也已逐步開展頸椎病手術治療的探索。

  哪些頸椎病需手術頸椎病的分型很多,有按西醫分型的,也有按中醫分型的。傳統上將之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和混合型。1992年“全國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將之分為六型: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

  頸椎病治療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因為頸部解剖結構復雜,生理作用重要:支撐顱腦;供應大腦的血管從頸椎兩側經過;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頸椎內部的脊髓是大腦與全身神經聯系的關卡,所以頸椎病多采用非手術治療,以策安全。但是,當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必須考慮手術治療。

  一般說來,脊髓性頸椎病和椎動脈型頸椎病,經非手術治療法久治無效,可考慮手術。而交感神經型手術效果較差,手術治療應慎重。

  為什麼會得頸椎病?罹患頸椎病有多種因素:年齡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發生發展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基礎。另外,小關節和各種韌帶的退變也有重要的作用。

不可大意的頸椎病

  慢性勞損:是指各種超過正常范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復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另外,工作姿勢不當,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者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增加發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外傷: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誘發頸椎病的產生與復發。病人往往在輕微外傷後突然發病,而且症狀往往較重,合並骨折、脫位者則給治療增加困難。

  咽喉部炎症:當咽喉部或頸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因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發育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者更易於發生頸椎病,而且預後也相對較差。

  頸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種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代謝因素:由於各種原因所造成的人體代謝失常,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往往容易產生頸椎病。精神因素:從臨床實踐中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為嚴重。

  頸椎病的防治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治,哪怕骨質增生並未消除,絕大多數患者的症狀也是可以完全消失或好轉的。

  日常保健有幾件事必須注意:一是情緒穩定、勞逸結合,注意頸部鍛煉;二是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或仰頭看電視;三是選擇適當的枕頭,高度一般10厘米左右為宜;四是保持頭頸正確姿勢;五是防止各種外傷事故,減輕頸部的疲勞。

  此外,還可以自己常做康復操。康復操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松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頸椎病康復操中不少動作對頸椎病有獨特療效;無頸椎病者可起到預防作用。

  准備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轉動頭頸部:有幾種旋轉方法,一是左右轉動,眼盡量向兩側肩後看,以自覺酸脹為好;二是頭頸做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不宜太快;三是前後點頭,前俯時頸項盡量前伸拉長;四是以立正姿勢站好,頭與身體向相反方向盡力旋轉。簡易頭手操:也有幾種方法,一是十指交叉貼於後頸部,左右來回摩擦;二是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前後旋轉;三是雙手交叉置於後頸部,用力把頭向前扳,而頭頸則向後用力;四是掌心向上,雙手上舉過頭,仰視手背。這幾種方法每天可各做10—30次不等,以自覺舒暢為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