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從事體力勞動的人逐漸減少,而腦力勞動者逐漸增多。成天坐在辦公室裡伏案工作成長期與電腦打交道的人,都容易患上頸椎病。因此,有人稱頸椎病為常見的現代疾病之一。
頸椎為何易患病呢?頸椎是脊柱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之節段。隨著人體的生長、發育與成熟,由於不斷地承受著各種負荷、勞損甚至外傷而逐漸出現退行性改變。尤其是頸椎間盤,不僅退變過程開始較早,且是誘發或促進頸椎其它部位組織退行性改變的重要因素。
人到中年,肌體開始衰退,頸椎間盤可出現退變、破裂,因而常由於椎間隙變窄、骨質增生,引起頸椎神經孔及椎動脈孔狹窄,從而壓迫或刺激頸神經根及頸椎動脈,產生頸椎病。當前,醫學界在頸椎病的分類上各有所見。根據多年臨床實踐,可把頸椎病分成五種類型,即把頸椎分為上、中、下三段為三型,此外為椎管狹窄型和混合型。
①上段型:發生病變時,引起後頸部和耳後部麻木、脹痛,伴有頭暈、頭痛、嘔吐、聽力及視力下降,有的甚至昏倒。②中段型:病變時引起後頸肌、椎旁肌肌肉萎縮,膈肌麻痺的症狀。有的還出現心前區悶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③下段型:肩胛、背部疼痛,上肢竄痛,前臂肌肉萎縮,手指麻木。④椎管狹窄型:多由於頸椎增生,韌帶增厚,椎間盤突出於椎管中央等原因引起椎管變窄,壓迫脊髓造成前角細胞損害,而出現四肢運動障礙。早期先是走路不穩,步態蹒跚。後期下肢發硬,稱痙攣性病態,伴隨上肢無力,肌肉萎縮。也有人稱此為脊髓型。⑤混合型:見於上述兩種類型同時出現的症狀。
目前,治療頸椎病的方法較多,但尚未見特效,因此關鍵在預防。我們提倡中年人常做頸部的運動,尤其是腦力工作者在工作之余能經常有節奏、頻率適宜地做前後左右擺頭、旋轉的頸部活動,每次活動5-10分鐘。此外,枕頭高度要合適,不要扭著脖子睡,“高枕無憂”之說是沒有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