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關於頸椎病 >> “頸疾”呼吁重視 “椎”求健康防為先

“頸疾”呼吁重視 “椎”求健康防為先

   近年來,廣泛存在的缺乏適當鍛煉、長期使用固定坐姿、不良睡眠等傷害頸椎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已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推入頸椎病患者的大軍。在醫院裡,甚至有十來歲的孩子因“脖子關節咯咯響,活動起來不自在”被家長帶來看病的……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疾病,是指由於頸部骨骼、軟骨、韌帶的退行性變而累及周圍或鄰近的脊髓、神經根、血管及軟組織,並由此而引起的一組征候群。頸椎病的病理生理過程相當復雜,發病因素多種多樣。   “頸疾”呼吁重視 “椎”求健康防為先     但下列因素在頸椎病的產生和復發中起著重要作用:     年齡因素     就像一台機器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件的磨損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發生發展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基礎。     另外,小關節和各種韌帶的退變也有重要的作用。這也就是頸椎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勞損     這是指各種超過正常范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復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     另外,工作姿勢不當,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者或頸部較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者(如電腦操作員、駕駛員等)頸椎病發病率特別高。     再者,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增加發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跟斗等。     外傷     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導致頸椎病的產生與復發。患者往往是在輕微外傷後突然發病,而且症狀較重,合並骨折、脫位者則給治療增加困難。     咽喉部炎症     當咽喉部或頸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發育性椎管狹窄     椎管狹窄者更易於發生頸椎病,而且預後也相對較差。     頸椎的先天性畸形     各種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代謝因素     由於各種原因所造成的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往往容易產生頸椎病。     精神因素     從臨床實踐中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患者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為嚴重。     大量臨床治療實例表明,青少年頸椎病發病率明顯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們學習緊張,長時間伏案讀書、寫字的固定坐姿,導致頸肩肌疲勞;若伏案時姿勢不正確及每天背負沉重的書包則會導致椎間隙炎症水腫,嚴重的也可造成頸椎間盤膨出。     “椎”問症狀變幻多     同樣是頸椎病,有的患者感覺“頸部關節咯咯作響,頭和脖子不知放在什麼位置是好“;也有的患者疑惑“我明明是肩部疼痛、麻木,脖子並沒有不舒服,怎麼是頸椎的毛病呢”。     其實不同的階段的頸椎病症狀差別很大,而沒有典型表現的單一症狀發病者則往往容易忽視或被誤診。要抓住頸椎病的蛛絲馬跡,不妨先了解一下五類型之下各異的發病症狀。     頸型頸椎病     頸椎病中最輕的一型,患者多為青壯年,以頸部酸、痛、脹、僵硬不適感為主,常訴說頭頸不知放在何種位置為好。工作時症狀明顯,休息後症狀可以緩解。     少數病人因為頸部肌肉強直出現頸部活動受限或被迫處於某種體位。病程較長者可以出現反射性上肢酸痛、手指麻木。     神經根性頸椎病     患者主要表現為上肢(包括手指)的疼痛、麻木和肌力減退等症狀。頸部症狀可輕可重。     脊髓頸段5-6(C5-6)神經根受壓表現在拇指、食指麻木;C6-7神經根受壓表現在食指、中指麻木;脊髓頸段C8神經根受壓表現在小指麻木。     發作期上肢(手或臂部)可有放射性劇痛及麻木等症狀,手部肌肉力量亦減弱;而靜止期則僅有輕度症狀,甚至可以無任何症狀。     椎動脈型頸椎病     此類頸椎病患者約半數有偏頭痛、頭昏、眩暈、耳鳴、聽力減退、記憶力減退、視物模糊、復視等症狀,還可伴有惡心、嘔吐、胸悶、氣短等。     比較嚴重的患者可發生猝倒(即突然跌倒)——當在某一體位頭頸轉動時,突感頭昏、頭痛,雙腿發軟無力,隨即跌倒在地,發作過程中沒有意識障礙,跌倒後可自行爬起,休息後症狀能明顯緩解。     脊髓型頸椎病     頸椎病的嚴重類型,患者出現手指發麻、握力下降、手部持物時容易墜落,下肢無力、雙腿發緊、抬步沉重,行走時有踩在棉花毯上不穩感,步態笨拙及束胸感等症狀。     混合型頸椎病     上述類型同時出現。     “椎”尋治療兩大類     患上頸椎病可以在醫院康復科進行正規治療,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保健,預防頸椎病的症狀再發生。     頸椎病的治療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絕大部分患者經過保守治療能消除和減輕症狀。具體治療方法與頸椎病的類型有關,頸型、椎動脈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早期可以進行保守治療,脊髓型晚期多進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方法有頸椎牽引,配帶頸托,中頻、高頻電療,磁療,高壓靜電,腦循環治療,推拿,針灸等綜合治療。這些治療方法中,容易被患者誤用或濫用的是牽引治療。在此特別提醒,牽引治療最好在醫院進行,因為頸椎牽引的方向和重量不適會造成頸部韌帶、肌肉損傷,加重症狀。     另外,是否進行頸椎牽引治療要根據病情、X片、磁共振(MRI)、肌電圖等輔助檢查結果來決定。患有骨質疏松、頸椎不穩、小關節脫位、脊髓型頸椎病、較嚴重的椎動脈型頸椎病等禁止牽引治療。     頸椎病的手術治療有嚴格的手術適應症,要根據病情、體格檢查、磁共振、肌電圖檢查明確脊髓、神經根受壓的部位、程度和方向,判定是否手術治療。     “椎”求健康防為先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病變,症狀得到控制後並非一勞永逸,如果不注意預防,既使以前發病時已經“治好了”,頸椎病也還會再來“找麻煩”。保護頸椎,我們提倡“預防,從娃娃抓起”。     注意保持頭頸正確的姿勢     不要偏頭聳肩,不要長時間以固定坐姿看電視、上網、打游戲。看書、操作電腦時要正面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     定時改變頸椎體位     當頭部向某一方向轉動過久之後,就應向另一相反方向轉動,並在短時間內重復數次,這樣既有利於頸部保健,也有利於消除疲勞。     伏案讀書、寫字45分鐘~1小時後,應抬頭遠視半分鐘左右或起身活動一下頸肩部。     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     寫字台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頸部仰伸或屈曲,這兩種位置均不利於頸椎的內外平衡。可定制與水平面成10~30度斜面的工作板,這樣伏案讀書時能減少頸椎前屈和頸椎間隙內壓力。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發現彎腰駝背等不良姿勢要及時予以糾正。     選好臥具,保證正確的睡眠姿勢     我們每天有大約1/3的時間處在睡眠中,如果睡眠姿勢不當則會加劇頸椎盤內壓力,使頸椎周圍韌帶、肌肉疲勞,誘發頸椎病。為使頸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應注意以下兩點:     (1)注意選擇合適的枕頭。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重要工具。這個“正常”位置是指維持頭頸段本身的生理曲線。這種生理曲線既保證了頸椎外在肌的平衡,又保持椎管內的正常生理解剖狀態。枕頭質地要柔軟、透氣性好,不宜過高或過低,更不宜無枕。孩子的睡枕以8~10厘米高為宜,切忌“高枕無憂”。 枕頭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這種形狀枕頭的優點是對頸部可起到相對的制動作用。     (2)保持正確良好的睡眠姿勢。最好是睡硬板床,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全身肌肉、韌帶及關節可獲得最大限度的放松和休息,仰臥或側臥位,不可俯臥。     書包不要太重,使用雙肩書包     孩子的書包一般不超過3~4千克,最好用雙肩包,減輕局部負荷。許多斜頸的孩子就是因為書包過重或背單肩書包,兩側肩關節受力不均導致頸部肌肉失衡造成的。     頸部適量“運動”     長時間讀書寫字後可做頸部後仰運動,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目的。平時鍛煉要注意方法,頸椎的鍛煉應該慎重,避免無目的的快速旋轉或搖擺,尤其是頸椎病急性期、椎動脈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下面推薦兩種簡單鍛煉方法:     (1)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後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有的患者頸部可感覺到響聲,如果伴有疼痛,應減少鍛煉的次數或停止鍛煉;如果沒有疼痛,則可以繼續鍛煉。     (2)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後,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後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後側的肌肉力量。     注意頸部保暖     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出風口不要正對脖頸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