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關於頸椎病 >> “頭暈頸痛”可不全是頸椎病!

“頭暈頸痛”可不全是頸椎病!

  一、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相鄰脊髓、神經、血管和食管等組織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

  頸椎病已經成為辦公室族的常見病,大部分人的表現是頸椎酸痛,壓迫神經後會導致肩膀、手臂、手指有酸麻疼痛現象,再嚴重的會壓迫動脈,導致頭暈,惡心等現象。

  但是,有這些表現就一定是頸椎病嗎?

  二、頸椎病的診斷條件和發病原因

  1、診斷頸椎病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①頸椎必須有退行性改變;

  ②有相應的臨床表現;

  ③臨床表現必須和影像學上所見相符合。

  2、哪些原因導致了頸椎病的發生?

  ①慢性勞損:不良的工作姿勢、睡眠體位及體育鍛煉等超過了正常生理活動范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的各種超限活動所引起的損傷。

  ②頸椎退行性變:椎間盤變性、韌帶-椎間盤間隙出現與血腫形成、椎體邊緣骨刺形成以及其他部位(小關節、黃韌帶、前後縱韌帶)的退行性改變。

  ③頭頸部外傷:頸椎病患者中50%病例與外傷有直接關系,尤以車禍居多。

“頭暈頸痛”可不全是頸椎病!

  三、頸椎病的分類

  1、頸型頸椎病

  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僵硬、酸脹不適感,是頸椎病發生的最初階段。

  通過保持良好的姿勢,調節工作或生活方式,積極開展理療及體育鍛煉即可有效控制頸椎病的進一步發生發展。

  2、神經根型頸椎病

  患者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神經根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的50~60%,與頸肩背痛最為相關。是由於頸椎退變,致壓迫物壓迫或被動牽拉脊神經根,導致與受累神經一致的神經干性痛或神經叢性痛,同時有感覺礙障,感覺減弱和感覺過敏。神經支配區的肌力減弱,肌肉萎縮。

  3、脊髓型頸椎病

  患者常見的首發症狀為頸痛不明顯、行走不穩(有踩棉花感)和持物不穩。其他表現有四肢麻木無力、僵硬,精細活動不能,觸覺障礙,束胸感以及後期的大小便功能障礙。

  脊髓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的10%~15% ,突出的椎間盤和鈣化的韌帶已經影響到脊髓的傳導功能。

  4、椎動脈型頸椎病

  患者可出現眩暈(頭活動可誘發或加重)、頭痛(以後枕和枕頂部為重)、視物障礙、猝倒、腦血流圖異常等現。

  椎動脈型頸椎病發生的前提是兩側椎動脈其中一側本身已發育不良,另一側椎動脈在轉頭時受到了牽拉或鄰近組織骨質增生的影響。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

  6、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患者表現為吞咽空難,主要是由於椎間盤退變繼發前縱韌帶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機化鈣化及骨刺形成所致。

  7、混合型頸椎病

  四、頭頸一動就暈,是頸椎病嗎?

  眩暈的常見病因

  5353例眩暈和頭暈患者病因調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中樞性前庭疾病、前庭性偏頭痛、梅尼埃病等是引起眩暈的主要病因。

  BPPV最容易被誤診為頸椎病!

  前庭囊(橢圓囊和球囊)斑內耳石的變性與脫落,黏附在囊斑變為漂浮在內淋巴液中,隨著頭部的運動,這些變性的顆粒就會撞擊半規管的感受器,形成眩暈的臨床症狀。

  1、BPPV的特點

  ①發作性短時性眩暈,一般不超過1 分鐘。

  ②女性多見,右側多於左側,60-70歲好發。

  ③半規管最常受累及(93%),水平半規管(5%);85%單側受累,8%同時累及雙側。

  ④頭位變動激發(突然平臥、翻身、彎腰、抬頭、低頭)。

  ⑤聽力障礙和耳鳴,無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緩解期可無不適。

  2、BPPV的臨床表現

  ①潛伏期:頭位變化後1~4秒鐘後出現眩暈;

  ②旋轉性:眩暈具明顯的旋轉感,患者視物旋轉或閉目有自身旋轉感;

  ③短暫性:眩暈在不到1 分鐘內自行停止;

  ④變位性:頭回到原來位置可再次誘發眩暈;

  ⑤疲勞性:多次頭位變化後,眩暈症狀逐漸減輕。

  3、BPPV的治療

  ①右後半規管結石手法復位

  ②家庭康復訓練

  後循環缺血,老人眩暈的常見因素

  後循環缺血指後循環的TIA和腦梗死。占缺血性卒中的20%,是老人眩暈的常見因素。

  1、後循環缺血的特點

  ①常由鎖骨下動脈、椎動脈或基底動脈的動脈硬化所致,但有時也可能由體位性低血壓或頸椎骨質增生壓迫椎動脈等所致。

  ②可伴有椎基底動脈供血區神經結構的功能障礙

  ③有時眩暈可能為唯一症狀

  2、椎-基底動脈TIA的臨床症狀發生率

  五、頸部酸痛僵硬,是頸椎病嗎?

  那麼多人頸肩背痛,可不全是頸椎病!

  頸肩背痛,75%~85%的人一生中會出現一次,已成為發病率最高的職業病。

  它與老齡化社會、職場競爭壓力、辦公自動化、不良生活習慣、缺乏鍛煉等非疾病因素相關。

  主要相關的疾病則包括:頸脊柱、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脊髓或周圍神經疾病,頸部肌張力障礙,內髒器官疾病,風濕免疫性疾病,神經精神性疾病,頸部肌張力障礙。

  重視頸部疼痛,當心頸部肌張力障礙!

  頸部肌張力障礙是指頸部肌肉不可控制的收縮導致頭頸姿勢異常和不自主運動(僵硬和活動受限)。

  頸部疼痛的程度一般屬於中度或重度,可伴有強直性收縮,扭頭加重,還可伴有痙攣。

  疼痛可能是局部的,也可導致頸肩部彌散性疼痛,甚至波及上胸部、上臂(頭轉向側)

  1、頸部肌張力障礙的臨床特征

  ①起病隱匿,逐漸加重;發作性→持續性

  ②搖頭(47%)、頭顫(30%)、姿位性震顫(33%)

  ③活動、緊張、生氣加重

  ④休息、睡眠減輕或消失

  ⑤感覺詭計(70%)

  2、頸部肌張力障礙的治療--肉毒毒素治療

  目標:盡早注射治療以避免受累肌肉發生攣縮,減少局部組織、骨骼、關節、頸椎間盤的繼發性改變。

  適應證:

  ①明顯的頭頸姿勢異常或肌肉痙攣

  ②局部疼痛

  ③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能力

  ④頸椎有繼發性改變

  ⑤自信心損害及反應性抑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