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頸椎病保健 >> 頸椎病,發病越來越年輕化

頸椎病,發病越來越年輕化

  頸椎病大多發生於中老年人。上個世紀80年代頸椎病的發病高峰年齡是55歲,90年代是49歲,而目前頸椎病高發年齡已提前到了39歲,呈現出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隨著社會的進步,工作方式的改變,特別是工作節奏的加快,依賴電腦者由於長期低頭伏案工作,長時間保持單一姿勢,肌肉韌帶疲勞,從而加速了頸、腰椎疾病的發生。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於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肌肉和韌帶易受牽拉勞損,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更進一步導致損傷,易發生頸椎病。

  正確認識

  1.頸型頸椎病:頸椎病最早期表現以頸部症狀為主,故又稱局部型頸椎病或頸型頸椎病。表現為:頸部疼痛、酸脹不適,常在清晨或起床時發覺頸部不適,部分病人頸部活動受限或強迫體位,個別病人上肢可有短暫的感覺異常。急性發作時常被俗稱“落枕”。此型實際上是各型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的最有利時機。治療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經保守治療大多數病人可以治愈。

  2.神經根型頸椎病:此型最多見,約占50%~60%。由於頸椎退變,致壓迫物壓迫脊神經根或被動牽拉產生神經根症狀。表現為與受累神經一致的神經干性痛或神經叢性痛,肌力減弱,肌肉萎縮,病人表現頸肩痛,前臂桡側痛,手的桡側3指痛。

  3.脊髓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的10%~15%。由於頸椎退變結構壓迫脊髓,所以此型症狀最嚴重。表現上肢或下肢麻木無力,精細動作笨拙,後期出現尿頻或排尿、排便困難等大小便功能礙障。脊髓型頸椎病,由於疾病自然史將逐漸發展使症狀加重,故確診後應及時手術治療。脊髓損傷較重且時間長者,手術療效差。

  積極預防

  坐姿正確:預防頸椎病最重要的是坐姿正確。在坐姿上應保持自然的端坐位,頸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適自然的姿勢,臀部和背部要充分接觸椅面,雙肩後展,兩肩連線與桌緣平行,脊柱正直,兩足著地。將桌椅高度調到與自己身高比例合適的最佳狀態,使目光平視電腦屏幕,雙肩放松。避免頭頸部過度前屈或過度後仰,以減輕長時間端坐引起的頸部疲勞。

  抬頭望遠:每當伏案過久,應抬頭向遠方眺望半分鐘左右。這樣既可消除疲勞感,又有利於頸椎的保健。

  睡眠方式:枕頭中央應略凹進。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低,枕頭高低以生理位為佳,一般高度以8cm~15cm為宜。習慣側臥位者,應使枕頭與肩同高。頸部應充分接觸枕頭並保持略後仰,不要懸空。不要躺著看書。不要對著頭頸部吹冷風。

  避免損傷:避免和減少急性頸椎損傷,如避免猛抬重物、緊急剎車等。

  防寒防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時受風寒侵襲。頸椎病患者常與風寒、潮濕等季節氣候變化有密切關系。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速度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血液循環。

  預防感染:積極治療頸部感染和其他頸部疾病。

  自我保健

  在早期未出現脊髓和神經的不可逆性損害以前,適當進行康復鍛煉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松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但頸椎病的急性發作期宜制動保護。

  鍛煉姿勢為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具體動作為:

  左顧右盼: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30次。

  前後點頭:頭先前再後,前俯時頸項盡量前伸拉長,30次。

  旋肩舒頸: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後向前旋轉20~3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20~30次。

  搖頭晃腦:頭向左一前一右一後旋轉5次,再反方向旋轉5次。

  頭手相抗:雙手交叉緊貼後頸部,用力頂頭頸,頭頸則向後用力,互相抵抗5次。

  雙手托天: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5秒鐘。

  運動時一定要注意:動作盡可能慢,頸部肌肉一定要放松,排除雜念,鍛煉持之以恆。

  手術治療

  頸椎病大多數可以通過保健的方式來緩解症狀,但如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明顯、神經根型頸椎病神經受壓明確等,應該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前一定要在正規大醫院進行確診,術前診斷包括X片、核磁共振、椎動脈造影等。當然由於頸椎病治療損傷頸脊髓的風險較大,也應該在正規大醫院接受治療,以免發生意外。

  相關閱讀

  揭開頸椎病“偽裝”

  半夜痛醒 原是頸椎惹的禍

  骨科專家張忠民談頸椎病治療騙局

  尹慶水教授:按摩對頸椎患者或有害

  相關專題

  遠離“電腦頸”之上上計

  做正直人告別頸椎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