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解除肌肉痙攣,使椎間隙增大,減少椎間盤壓力,減輕對供應腦部血管的刺激相對神經的壓力,減輕炎性水腫等方法,都可以起到治療作用。這些藥物大致有:
1、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這一類藥物主要是針對神經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損傷性炎症,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主要藥物有:阿司匹林、撲熱息痛、保泰松、消炎痛、奈普生、布洛芬、芬必得、奇諾力、扶他林等。其中芬必得膠囊對胃腸損害較小,作用時間長,每次服0.3—0.9克,每天2次,症狀消失後逐漸停藥,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常用於頸痛、肩痛、上肢麻木的病人。
2、使肌肉松弛的藥物。這類藥使肌肉的痙攣得到緩解,解除了對脊髓、神經、血管的刺激。妙納就是這樣的一種口服片劑,每次服50毫克,每天3次。
3、鎮靜劑。鎮靜劑能減輕神經的興奮性,也能使肌肉的緊張得到緩解,適於精神興奮、緊張、激動的病人。一般常用安定2.5—5.0毫克,睡前口服,或窪靜安定0.8毫克,睡前口服,也可用健腦安神的中成藥。
4、改善腦部血流供應的藥物。常用的藥物有:維腦路通片:每次0.2克,每天3次口服。維腦路通注射液:0.4克,每天1次靜脈點滴。尼莫通片:每次30毫克,每天3次口服。尼莫通注射液:10毫克,每天1次靜脈點滴。腦通片:每次10毫克,每天3次口服。腦通注射液:4毫克,每天1次靜脈點滴。
5、神經營養藥。這是對任何一種類型的頸椎病都有治療意義的藥物。常見的藥物有維生素B1片,每次10毫克,每天3次,以及其他復合維生素。
6、中藥熱敷。用祛風、活血、通絡、止痛的中藥,如當歸、桂枝、紅花、接骨木、路路通、川羌活各50克,五加皮、虎杖根、絡石籐等各100克,放在布袋內用蒸籠蒸,待水燒開15分鐘後取出來,置於7.外用劑型的藥物。對一些頸痛、僵硬等有一定療效。比如波菲待液體藥膜(布洛芬的外用劑型)、扶他林乳膏等,每天塗抹患處3—5次,可以起到消炎止痛作用。
同時中醫認為頸椎病的發生主要由於頸部傷筋後,又復感風寒濕邪所致的“痺證”,治以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由於頸部傷筋後,又復感風寒濕邪所致的“痺證”,治以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現介紹三種簡單易行的中藥外治法,患者不妨試一試。
中藥外敷法 當歸、川芎、葛根、紅花、白芷、羌活、乳香、沒藥、伸筋草、大腹皮、澤瀉、丹參、透骨草、威靈仙、熟地黃各50g,桂枝、麻黃、白芍、川烏各30g,細辛25g,全蠍20g。先將上述諸藥共研成細末,混勻,每次取50~100g,陳醋調勻,放置20~30分鐘後外敷於頸後部,敷藥後用燈照射30分鐘,每天一次,15天為一療程。
中藥泡酒外塗法 威靈仙50g,當歸、細辛、乳香、姜黃、丹參、白芷、透骨草、自然銅、木瓜各15g,三七10g,冰片、紫草各5g,蜈蚣3條。先將上述諸藥浸泡於2000ml的75%酒精中,4天後過濾,藥液裝瓶收貯,過濾後的藥渣再用2000ml的75℅酒精浸泡4天後再次過濾,再將兩次制成的藥液混合攪勻即可。用時取藥酒適量揉塗增生椎體所對應的頸部兩側及肩背部軟組織,每天3次。
中藥托敷法 威靈仙、當歸、赤芍各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紅花、羌活、獨活、防風各10g,制附子5g,花椒30g。將上述諸藥裝入紗布袋內,扎緊,放入瓷盆內,加水煎煮30分鐘,稍放涼,托敷患部,每次30分鐘,每天2次。每劑藥可連用2天,15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