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治療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說到手術治療,不可等閒視之。因為頸部解剖結構復雜,生理作用重要:支撐顱腦;供應大腦的血管從頸椎兩側經過;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頸椎內部的脊髓是大腦與全身神經聯系的關卡:頭部以外的感覺,均須經過頸脊髓才能上傳,而大腦指揮軀體運動,同樣無法超越頸脊髓。所以,頸椎病多采用非手術治療,以策安全。但是,當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必須考慮手術治療。
1984年,我國骨科界眾多專家討論通過了“頸椎病的手術適應證” 試行草案,現在仍然可行。
脊髓性頸椎病,頸脊髓受到增生骨贅、黃韌帶、突出椎間盤壓迫,症狀輕微的,可作非手術治療,同時注意觀察,如有頸以下身體癱瘓,出現不同程度感覺和運動障礙,脊髓受壓症狀不斷加重或突然加劇,必須盡快手術治療。否則時間拖長,受壓神經變性,恢復困難。椎動脈型頸椎病,頸性眩暈或猝倒症狀反復發作,經血管造影明確椎動脈受壓部位和程度,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可考慮手術。極少數神經根型頸椎病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受壓神經定位准確,可酌情手術治療。交感神經型手術效果較差,手術治療應慎重。
極少數情況下,第六頸椎上下椎體骨質增生速度過快,骨贅過大,可以壓迫前方毗鄰的食道(此處本來比較狹窄),引起周圍炎症、水腫,加重狹窄,出現吞咽困難症狀。還可伴有惡心嘔吐、聲音嘶啞、頭後仰時呼吸困難等症狀。如通過調整食物、服藥利尿、頸椎牽引或石膏頸圍固定、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等措施,仍不能緩解,應采取手術治療,將壓迫食道的骨贅切除,效果頗好。這種手術,一般不易損傷脊髓、神經及血管,較上述手術安全。
頸椎病手術方式也頗多,有的從頸前作切口進入(前路),將食道和氣管拉向一邊,即見到頸椎椎體,切除部分椎骨和椎間盤。有的從後面項部作切口(後路),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到達椎板,將椎板切開或切除部分,達到減壓目的。選擇手術進路,主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利於解除對脊髓、神經根、椎動脈或食道壓迫。
經皮穿刺頸椎間盤切吸術,是在x線監護下,應用特殊器械切除頸椎間盤,不須開刀,減少了對人體的損傷。同樣在x線監護下,將特殊藥物膠原酶注射到病變頸椎間盤,可以溶解突出椎間盤,解除壓迫,達到治療目的。這兩種方法,國內正在進一步探索,逐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