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頸椎病治療 >> 頸椎病怎麼辦?如何治療?

頸椎病怎麼辦?如何治療?

頸椎病治療

的注意事項

  頸椎病的預防

  1.閱讀有關頸椎病的書,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

  2.保持樂觀精神,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

  3.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4.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5.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6.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7.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8.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9.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10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退變的作用。

  二、頸椎病患者的床

  各種床鋪各有其優缺點,而且與個人居住地、氣候、生活習慣、經濟狀況有關。但單從頸椎病的預防角度說,應該選擇有利於病情穩定,有利於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為佳。因此,選擇一個放在床板上有彈性的席夢思床墊為好。它可以隨著脊柱的生理曲線變化起調節作用。

  三、頸椎病患者的枕頭

  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這個“正常”位置是指維持頭頸段本身的生理曲線。這種重量曲線既保證了頸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內的生理解剖狀態。因此一個理想的枕頭應是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因為這種形狀可利用中間的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對頭頸部起到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可減少在睡眠中頭頸部的異常活動。

  其次,對枕蕊內容物選擇也很重要,常用的有:

  ①荞麥皮:價廉,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枕頭的高低。②蒲絨:質地柔軟,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高低。③綠豆殼:不僅通氣性好,而且清涼解暑,如果加上適量的茶葉或薄荷則更好,但主要用於夏天。其他如鴨毛等也不錯,但價格較高。

  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切忌"高枕無憂"以生理位為佳,一般講,枕頭高以8~15cm為宜,或按公式計算: (肩寬-頭寬)÷2。

  頸椎枕亦可起預防或治療作用。

  四、頸椎病患者的睡眠體位

  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使患者感到舒適,方可達到使全身肌肉松弛,容易恢復疲勞的調整關節生理狀態的作用。根據這一良好體位的要求應該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髋及雙膝呈屈曲狀,此時全身肌肉即可放松,這樣,最好采取側臥或仰臥,不可俯臥。

  五、頸椎病啞鈴醫療體操

  1.屈肘擴胸:兩腿分立肩寬,兩手啞鈴自然下垂,兩臂平肩屈肘,同時向後擴胸。反復12~16次。

  2.斜方出擊: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肘置於胸兩側,上體稍向左移,右手向左前斜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3.側方出擊: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進置於胸兩側,左手持啞鈴向右側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4.上方出擊,兩腿分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時置於胸兩側,右手持啞鈴向上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5.伸臂外展:兩腿分立與肩寬,雙手持啞鈴下垂,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舉,左右交替重復6~8次。

  6.聳肩後旋: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兩臂伸直向下,兩肩用力向上聳起,兩肩向後旋並放下,反復進行12~16次。

  7.兩肩後張擴胸後伸: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兩肩伸直外旋,兩肩後張,同時擴胸,反復12~16次。

  8.直臂前後擺動:兩腿前後分立,兩手持啞鈴下垂,左右上肢伸直同時前後交替擺動,重復6~8次,兩腿互換站定位置,同時擺動6~8次。

  9.頭側屈轉: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向左屈曲,達最大范圍,再向右側旋轉到最大范圍,左右交替,反復6~8次。

  10.頭前屈後仰: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前屈,盡可能達最大范圍;頭頸部向後仰達最大范圍,重復6~8次。

  11.頭部旋轉: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再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重復6~8次。

  以上動作要輕柔,旋轉動作因人而異每天可作1~2次。

 

頸椎病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

  頸椎病在手法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論治,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輕患者的痛苦。現將臨床常見的 型及經驗處方介紹如下。

  (一)中醫辨證類:寒濕阻絡型

  (本型常見於頸椎病頸型和神經根型):頭痛或後枕部疼痛,頸僵,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臂及手指酸脹痛麻;或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肌膚冷濕,畏寒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治以溫經活血,祛寒除濕,通絡止痛。

  方藥: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方中羌活、靈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濕止痛;川芎、天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溫經活血,通絡;葛根解痙,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藥。

  (二)中醫辨證類:氣血兩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於椎動脈型頸椎病):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舌淡紅或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無力。治以益氣養血,醒腦寧神,活血通絡。

  方藥: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籐。

  方中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養血;天麻、川芎、雞血籐安神健腦,活血通絡,砂仁理氣和胃導滯。

  (三)中醫辨證類:氣陰兩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於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眩暈反復發作,甚者一日數十次,即使臥床亦視物旋轉,伴惡心,嘔吐,身軟乏力,行走失穩,或心悸,氣短,煩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夢等。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而干,或舌面光剝無苔,舌下靜脈脹大。脈沉細而數,或弦數。治以益氣養陰、安神醒腦,調和氣血。

  方藥: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參、炙甘草、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白芍、丹參、地龍、夜交籐。

  方中炙甘草、沙參、白芍、枸杞子益氣滋陰;天麻、杭菊花、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夜交籐醒腦益智,養心安神;川芎、丹參、地龍活血通絡止痛。

  (四)中醫辨證類:脾腎陽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於脊髓型頸椎病手術後遺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癱(硬癱或軟癱),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飲食正常或納差。舌淡紅,苔薄白或微膩,脈沉細弦,或沉細弱。治以補腎健脾,溫經和陽,強筋健骨。

  方藥:熟地、棗皮、炮干姜、龜板膠、鹿角膠、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藥、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

  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補腎養血;鹿角膠、龜板膠填精益髓,強筋健骨;棗皮補肝腎,收澀止遺;川桂枝、肉桂溫經和陽;炮干姜、淮山藥、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溫陽益氣;白芥子祛痰散結;炮甲珠軟堅散結,通經活絡。

  (五) 生化藥物治療

  采用從豬的四肢骨或牛的胎骨提取出的骨肽制劑骨肽片、骨肽注射液等治療頸椎病,有臨床研究表明,口服骨肽片3周(2片,tid),對神經根型、脊椎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總有效率為分別為74%、68%、90%和75%。

  ▲體針

  主穴:分2組。1、夾脊頸4~7;2、啞1~4、風池、天柱、大椎。

  配穴:神經根型加肩井、胛縫、曲池、合谷、後溪、養老;椎動脈型加百會、四神聰、太陽、頭維、三陰交、太溪、行間;交感型加百會、四神聰、心俞、肝俞、膽俞、太沖;脊髓型加足三裡、太陽、外關、委中、陽陵泉、環跳。

  啞1~4位置:啞1與啞2、啞4均位於督脈上,啞1為第2、3頸椎棘突間(啞門下1寸)、啞2為第3、4頸椎棘突間,啞4為第6、7頸椎棘突間(大椎上1寸)。啞3在啞2旁開05.寸(雙側)。

  胛縫穴位置:肩胛骨內緣壓痛點。

  ▲電針

  主穴:夾脊頸2~7。

  配穴:養老、天柱、大椎、腎俞、大腸俞、曲池、外關、合谷、陽陵泉、秩邊。

  ▲拔罐

  主穴:分2組。1、阿是穴或大椎;2、大杼、風門。

  配穴:天宗、肩井、肩貞。

  阿是穴位置:頸部壓痛點。

  ▲穴位注射

  主穴:新設、阿是穴、大椎、天宗。

  配穴:神經根型加天鼎,椎動脈型及交感型加風池。

  新設穴位置:風池穴直下方,後發際下1.5寸。

  阿是穴位置:頸部壓痛點。

  ▲挑治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即反應點。多出現在頸、背部,為黨參花樣的皮損改變。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豆粒或花生米粒大,邊緣整齊,邊的顏色稍深於正常皮膚,且反光弱。以大椎及頸椎增生部位更為多見。

  ▲拔罐加穴位注射。埋線療法

  主穴:頸部夾脊穴。

  配穴:風池、天宗、肩井、肩Yi、合谷、外關、中渚。

  ▲穴位激光照射

  主穴:阿是穴.

  配穴:風池、肩yi、合谷、曲池、肩Liao。

  阿是穴位置:病灶區夾脊穴。

 

頸椎病西醫治療方法

  一、家庭療法

  1.自行恢復治療:

  絕大多數頸椎病患者通過姿勢調整、特別是睡姿調整,適當休息以及正確的頸肩背部肌肉鍛煉就能恢復健康或是大幅度緩解症狀。

  2.自我運動治療:

  每日可自行施術一次。手法由輕漸重,以能忍耐為度。依法施術,一般1-2月即可見效。

  ①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次,向後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後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②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③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 頸椎病。

  ④局部按摩:可於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繃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⑤遠道點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側、小腿外側尋找壓痛點。於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

  ⑥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並擦熱,隨即雙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

  ⑦掐捏踝筋:兩手變替掐捏足踝後大筋。

  ⑧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⑨提揉兩耳;用手提拉雙耳,然後搓揉,待耳發熱為止。

  二、醫院療法

  1.藥物治療:

  可選擇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

  2.磁療:

  具有鎮痛、消炎、降壓、安眠、止洩、止癢等作用。早期頸椎病患者使用一種國內常用的醫療器械“鎮痛安眠墊”,鎮痛安眠墊采用的是國家863計劃的高新成果——钕鐵硼永磁體,襯墊為納米遠紅外線布。而钕鐵硼生物高科技磁場本身磁場頻率與人體本身的磁場能產生協調一致,不但不會引起人體本身磁場的紊亂,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人體生物電磁能增強,推動人體經氣運行,從而達到通經活絡有效止痛的作用。在生物磁場的作用下,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同時使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加速炎症滲出物吸收和消散,產生緩解疼痛,增加頸部周圍韌帶,肌肉組織血氧交換的飽和度,從而有效加強頸肩周圍,韌帶,肌肉保護頸椎的效應,抑制了髓核的脫出,達到頸椎病治療的效應。

  3.運動療法: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4.牽引治療:

  “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之一,但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後,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相反牽引拉直了頸椎,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5.手法按摩推拿療法

  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症狀,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即使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

  6.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一般認為,急性期可行普長因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後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7.溫熱敷

  此種治療可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藥熏洗方來熱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