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腰痛患者幾乎占外科門診量的1/3,占骨科門診就更多了,有超過50%的病人。導致腰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其最常見原因要數腰椎間盤退變性疾病。日前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舉辦的“關注脊柱微創化治療”媒體體驗活動上,脊柱外科專家特別指出,不少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熱衷去做按摩來緩解腰腿痛,殊不知,在臨床上椎間盤突出症出現馬尾功能障礙(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礙)不少是因為不正規的按摩所致。
長時間用電腦 易出現椎間盤退化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脊柱外科主任戎利民教授介紹說,統計顯示,80%的成年人或多或少有腰痛的症狀。目前腰椎間盤退變性疾病呈明顯的年輕化趨勢,發病人群由原來的40-65歲中年人群演變為20-50歲之間的青壯年人群,其發病率已經遠高於高血壓和心髒病。
為何腰腿痛的人如此之多?戎教授認為,長期操作電腦和伏案工作是導致椎間盤提前退化的重要原因。如今不少辦公室白領坐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研究證實,長時間坐著,尤其是坐姿不良時腰椎間盤承受的負荷即壓力最大。因此,長期伏案工作與操作電腦者的腰背痛發病率通常比其他人群要高得多。
腰椎間盤突出 不等於腰椎間盤突出症
很多病人因為腰痛來骨科就診時,一進診室就說“我有腰椎間盤突出。等醫生仔細詢問他的病史、症狀,進行詳細檢查後,發現患者只是普通的腰痛而已。
據了解,拍片發現有椎間盤突出並不代表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這是兩個概念。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可以分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就是椎間盤的退變、老化,此時僅僅會有腰痛症狀,當退變繼續發展並突出壓迫周圍的神經組織引起相應的腿痛腿麻症狀時,才稱之為椎間盤突出症,病變發展到晚期則可造成椎間不穩、椎管狹窄甚至退行性滑脫等嚴重問題。
戎教授說,我們曾經對小規模成年人群進行腰椎CT普查與研究,發現CT顯示存在椎間盤膨出或突出者高達30%,但這其中只有2%的人有腰腿痛症狀,而且在有症狀的患者中也只有10%-20%的人需要手術。因此,腰椎間盤突出只是一個影像學的表現,不能診斷為一個病,更不能因此就去做手術,實際上,造成腰腿痛的症狀原因有多種,還需要考慮可能是由於肌肉、小關節等其他病變引起。
椎間盤超市?治療混亂現狀復雜
只要你在網絡上一搜索,就可以看到××醫院在網絡上打廣告稱自己有“椎間盤超市”,治療方式任你挑選。戎教授認為,所謂的“椎間盤超市”,這純粹是宣傳上的噱頭,因為病人沒有專業知識,不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而應該是由專業醫生幫病人作出合理的、專業的選擇,所以這種宣傳手段是不可取的。
目前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藥物治療、牽引、理療、介入、開放、微創等,由此造成的錯誤或不恰當的治療也是屢見不鮮的。就以手術融合術為例,雖然把腰椎間盤的幾個關節“焊死”了,但是由於手術創傷可能會造成一部分病人做完手術出現頑固性腰背痛,常常是在陰雨天或者勞累時會更明顯,這就是老百姓所說的“手術後遺症”,因此,如何將手術創傷降到最低程度同時又能獲得滿意的療效,便成為脊柱外科醫師需要去努力解決的問題,也便有了微創脊柱外科近20年來的飛速發展。
戎教授認為,一般來說,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應從保守治療→介入微創→常規減壓手術→非融合固定→融合固定的治療階梯,而微創理念需貫穿於整個治療的始終,在每個外科治療節段都有相應的微創技術治療選擇。決不能因為一個簡單或早期病變就一下子做終極的融合手術,這是不合理的。
專家忠告
游泳、腰背肌功能鍛煉 比按摩更管用
很多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喜歡去做按摩,感覺只有按摩之後才可減輕疼痛,可是專家對此卻有不同看法。
事實上,80%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只要采取保守治療即可,甚至僅僅是臥床休息而不用吃藥,絕大多數患者一個月後症狀就會得以改善,平時可參與游泳、慢跑、腰背肌功能鍛煉等體育運動。
專家還提醒,在臨床上發現,椎間盤突出症出現馬尾功能障礙(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礙等)的病人,有不少是因為不正規的按摩所致,正因為目前社會上的按摩師技術良莠不齊,所以,要慎重采取這種辦法。正確的方法就是首先需要到正規的醫院就診並得到確診,再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包括規范的按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