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下面和家庭醫生在線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吧。
臨床表現
1、疼痛
是關節炎最主要的表現。
2、腫脹
腫脹是關節炎症的常見表現,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
3、功能障礙
關節疼痛及炎症引起的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慢性關節炎患者由於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
4、體征
不同類型的關節炎體征也不同,可出現紅斑、畸形、軟組織腫脹、關節紅腫、滲液、骨性腫脹、骨擦音、壓痛、肌萎縮或肌無力、關節活動范圍受限及神經根受壓等體征。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
(2)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抗環狀瓜氨酸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3)遺傳標記HLA-DR4及HLA-DR1亞型。
2、影像學檢查
(1)X線片關節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及病情進展後的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
(2)CT檢查包括關節CT和胸部CT檢查。
(3)MRI檢查關節的MRI檢查對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病變很有幫助。
(4)超聲關節超聲是簡易的無創性檢查,對於滑膜炎、關節積液以及關節破壞有鑒別意義。
3、特殊檢查
(1)關節穿刺術對於有關節腔積液的關節,關節液的檢查包括:關節液培養、類風濕因子檢測等,並做偏振光檢測鑒別痛風的尿酸鹽結晶。
(2)關節鏡及關節滑膜活檢對關節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很有價值。
分類與診斷
1、風濕性關節炎
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可反復發作並累及心髒。臨床以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征。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游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症表現,急性炎症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髒,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髒瓣膜病變。
2、類風濕關節炎
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准的診斷條件(≥4條可以確診):
(1)晨僵至少持續1小時(≥6周)。
(2)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受累(≥6周)。
(3)手關節(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受累(≥6周)。
(4)對稱性關節炎(≥6周)。
(5)有類風濕皮下結節。
(6)手部關節X線片改變(表現為關節及其鄰近骨質疏松或明顯的脫鈣現象,關節間隙的狹窄)。
(7)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
3、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髋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4、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腎功能異常時由於腎髒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會引起尿酸水平上升。血漿中的尿酸達到飽和,導致尿酸單鈉結晶沉積在遠端關節周圍相對缺乏血管的組織中。這種結晶的出現可導致單關節或者多關節的急性炎性滑膜炎。痛風在男性中較為多見,拇趾是最常見的受累區域,50%~70%初次發病發生於此。90%的痛風患者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期會發生第一跖趾關節受累。其他可能受累的足部區域有足背部、足跟以及踝部。
5、強直性脊柱炎
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並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髒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6、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7、感染性關節炎
與細菌感染有關。常見的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淋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發病機制包括直接細菌感染所致和感染過程中細菌釋放毒素或代謝產物致病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後關節炎等。直接細菌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並出現關節功能障礙。下肢負重關節不對稱受累。大關節受累多見,如髋關節和膝關節。關節腔穿刺液常呈化膿性改變。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細菌。結核桿菌感染的關節炎好發於青年,有其他部位結核的證據包括肺或淋巴結結核。可有結節性紅斑,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細菌代謝產物或毒素所致的關節炎1~2周可以自愈,關節症狀呈游走性。
8、其他
如創傷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硬皮病及腫瘤等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也常常出現關節炎的表現。
治療方法
據統計,全世界共有3.55億關節炎患者,其中1.9億患骨關節炎,超過1650萬人患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100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作為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骨關節炎嚴重者可喪失全部活動能力。類風濕關節炎病程達到兩年者,其骨破壞率即為50%,病情嚴重者壽命大約縮短10年到15年。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骨性關節炎在女性患病率中占第四位,在男性患病率中居第八位。在我國約1億老年人口中,八成人有骨性關節炎潛在表現,其中一半出現症狀。40歲以後,人體幾乎所有承受重量的關節都會發生變化,骨關節炎因此常被稱為“下半生疾病”,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日益老齡化,骨關節炎患者還會不斷增加。由於人們對骨關節病知之甚少,一些本該手術的病人卻依然靠服用消炎止痛藥、打封閉等維持,造成軟骨面磨損。多數中老年人只有疼得受不了時才去就醫,既影響了生活質量,又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食療方法
生姜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只,生姜100~250克,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焖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只,鹿茸3~6克,在鍋內焖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白米15克,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薏苡仁粥:薏苡仁30克、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薏苡仁,米爛熟後放入澱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痺。
防風薏苡仁粥:防風10克,薏苡仁30克。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痺。
木瓜湯: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千克煉淨。將兩物調勻,放入淨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2匙飲用。能通痺止痛。
老桑枝煲雞:老桑枝60克,雌雞1只約500克,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豬腳伸筋湯:薏苡仁、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克,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2只,放於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