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骨關節炎:預防與保健並重

骨關節炎:預防與保健並重

  在人們各種關節疾患中,以骨關節炎最為常見,尤其是老年的骨關節炎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大量醫學研究表明,平均在20~30歲之間,人的關節即開始發生退變,伴隨關節軟骨基質的降解,軟骨細胞則開始發生退化。骨關節炎的發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的人體生理功能下降的結果。如女性絕經以後雌激素的下降,肥胖造成關節負荷過重,營養中維生素C、D、E的缺乏,創傷,關節畸形(如膝內翻、膝外翻),股骨頭的無菌性壞死,關節感染等,均為骨關節炎的致病因素。關節疾患給患者造成的肉體乃至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肢體殘疾、疼痛而致生活質量下降,巨大的醫療費用又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因此,骨科專家提醒大家,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保持正常的關節功能應從青年開始。從這一時期就要愛護關節,珍惜關節,善待關節。

骨關節炎:預防與保健並重

  有效預防

  首先,早期應著眼於讓健康人保持健康的狀態,防止疾病的發生。專家認為50歲以上的婦女有效的減肥是預防骨關節炎發生的策略之一。在飲食上,應吃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青菜、韭菜、菠菜、柿子椒、柑橘、柚子、猕猴桃、酸棗等含維生素C較多,奶類、蛋黃、動物肝髒、海魚等含維生素D較多,植物油、谷類、堅果、肉類等含維生素E較多,三餐要八分飽,可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荷。另外,適當運動也有助於減輕體重。在運動前應做准備活動,中、老年人運動時應掌握正確的方法,根據身體情況做適量活動,最好不做劇烈的運動,防止關節過度勞累。

  其次,中期預防的重點在於早期發現病人,阻止疾病的進展。骨關節炎的早期症狀是關節局部疼痛,並有活動痛感加重,休息減輕的特點,可伴有腿打軟欲跌倒的感覺,有時還有絞鎖現象,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逐漸加重並呈持續性,關節活動受限,最後發生變形。關節外傷如半月板、交叉韌帶的損傷,錯誤的鍛煉方法等,均可造成創傷性骨關節炎。因此,在活動時如發生外傷,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防止造成進一步損傷。造成骨關節炎還有一些其他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滑膜炎等,因此應盡早治療原發病,以防關節造成嚴重損壞。

  最後,晚期預防要阻止關節功能障礙、減輕患者痛苦和給予相應的臨床治療。50歲以上的女性應用雌激素可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平時加強肌肉的力量,進行股四頭肌的鍛煉有助於保持膝關節的穩定性,有氧運動可以減緩功能障礙的發生,控制飲食和維生素D加鈣療法也是有效的預防策略。

  自我保健

  第一,對受累的關節應加以保護,使其能得到充分休息,不要過度使用,避免關節劇烈活動和過度負重,防止關節承受不恰當的重力和暴力而反復損傷。髋關節或膝關節受累者,應避免過久站立、跑步、打球或長距離步行等。若久坐後雙膝發僵,在起立前可作一下“熱身運動”,即輕輕地擺動幾下腿部。要糾正不良的姿勢、體位,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而且能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對負重關節如膝、髋關節尤為重要。

  第二,頸椎病患者如有骨關節炎,應避免長期伏案、仰頭或轉頸,睡眠時應用適當高度的枕頭。腰椎受累者可睡硬板床。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使用拐杖之類的用具,有利於減輕受累關節負荷,穿較有彈性的鞋子,用適當的鞋墊,穿戴護膝或彈性繃帶,對保護膝、髋等關節十分有益。若有膝內翻、外翻等關節畸形或關節的先天性異常,如先天性髋關節脫位等,應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第三,平時應適當鍛煉,這對保持和改善關節活動以及增強受累關節肌力有利。可以做保持關節最大活動度的運動,增強肌力的運動,增加耐力的運動如散步和游泳等戶外運動,但患有膝或髋骨關節炎的病人,應避免做負重的運動鍛煉,如爬山、爬樓梯、長距離行走等。

  第四,理療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對藥物不能緩解症狀或不能耐受者,急性期以止痛、消腫和改善功能為主,慢性期以增強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功能為主。中醫針灸、按摩、推拿等傳統治療也有一定效果,在每次關節運動前進行15~20分鐘的熱療,也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和減輕僵硬。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