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寒涼,尤其是野外駐訓官兵摸爬滾打、風餐露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容易患上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疾病,從而影響官兵的正常訓練和生活,甚至可能留下病根。下面,一起來看專家談野外如何防治風濕。
秋意漸濃天冷謹防風濕侵襲
警惕“天變冷晨發僵”
認識風濕病的早期症狀,對於其預防和治療十分重要。
風濕病是一種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具有發病隱蔽、緩慢,病程較長等特點,發病後關節病變比例高達70-80%,並出現關節紅、腫、熱、痛及關節功能受損等全面炎症表現。被侵及關節大小視病種而有不同。不僅如此,風濕疾病還具有異質性,即同一種疾病,存在有不同亞型,臨床表現的類型、症狀、輕重及治療反應也不盡相同。
風濕病發病前有征兆,比如關節疼痛、關節沉重、肌肉酸楚、肌無力等症狀,人們常說的“陰天下雨關節疼”也是其典型的表現。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症狀戰友們需警惕。
“天變冷晨發僵”。通常雙手笨拙僵硬的現象稱為晨僵,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信號之一,但官兵們往往容易掉以輕心,等到症狀嚴重了才去就醫,耽誤了治療。
眼睛裡的風濕病信號。當出現眼痛、畏光、流淚、視力下降,以及睫狀充血或混合充血、房水混濁、角膜後有沉著物,前房纖維滲出或前房積膿等,其罪魁禍首可能就是風濕病。
秋季易誘發風濕
不少官兵認為,秋季干燥不易患風濕病。其實不然,秋季駐訓誘發風濕的因素並不少。
秋季晝夜溫差大,而長時間野外駐訓,環境艱苦、訓練強度大,讓官兵們的身體抵抗能力下降,為寒邪侵入機體提供了條件,此時人體受病原體感染後產生免疫反應因而引起風濕。
野外駐訓中,不少官兵身體已有創傷和勞損,如常見的慢性下腰勞損、腱鞘炎等。這些慢性積累性損傷造成受累組織的充血、水腫、粘連,也會導致風濕病的發生。此外,長時間野外生活還容易使官兵產生不良心理反應,導致部分官兵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出現異常,也會誘發風濕疾病。
部分官兵不良的工作生活習慣,如野外喜歡席地而坐、衣服汗濕後不勤換等,都容易招惹風寒濕邪,受到細菌和病毒侵襲,不少風濕性關節炎就是因患上感染性疾病後誘發的。此外,部分官兵體質虛寒也易在秋季患上風濕病,而且患上風濕之後使體質更虛,加速風濕病的惡性發展。
多措並舉防治風濕
秋季駐訓如何預防風濕?以下方法可供借鑒。
避免風寒濕邪侵襲,做好防寒保溫措施。清晨起床時注意保溫,平時注意穿衣保暖,特別是關節部位要做好防護,防止關節受寒。訓練過後不要立即沖澡,待汗干透後用溫水洗浴。墊褥、被蓋應勤洗勤曬,以保持清潔和干燥。另外,貼身衣服汗濕後應及時更換洗淨,不穿濕衣、濕鞋、濕襪。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駐訓中因場地、時間等因素限制,不宜像營區那樣開展大強度的體育運動,但戰友們仍應利用休閒時間做保健體操、打太極拳、廣播體操等,注意勞逸結合。熱水泡腳有利於預防風濕,野外有條件的官兵可每天泡15-20分鐘。熱水泡腳時,不斷用手按壓腳心的湧泉穴,促進氣血運行和新陳代謝,加快下肢血液循環,消除下肢沉重感和全身疲勞,此舉還能促進睡眠。熱水不能太燙,秋季以不超過45攝氏度為宜。
秋冬季是進食滋補的“黃金期”,多吃雞肉、兔肉、牛肉、羊肉等可以補充氣血,預防風濕。此外,用薏仁、白糖、桂花煮成的薏米粥,用赤小豆、白糖做成的赤小豆粥,用粳米、生姜、蔥煮成的生姜粥,也能起到較好的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