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由於其症狀以關節疼痛為主,所以一般人在治療的時候有的找骨科、有的找中醫康復科、理療科,有的找疼痛科……輕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症狀大多得到緩解。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楊岫巖主任醫師指出,關節炎其實包含了許多疾病,在治療上的“路徑”也會不盡相同,他結合自己多年臨床的經驗,從方便治療用藥的角度,將關節炎大體上分為四大類。
非侵蝕性關節炎
雖然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血管炎等系統損害為主的風濕免疫病,常常出現關節炎的症狀,但其治療上主要是針對系統性損害和疾病的整體活動性,而不是關節。因為這類疾病的關節炎只是常見症狀,而不是主要問題。一方面是其關節炎屬於非侵蝕性的關節炎;另一方面是這些風濕免疫病治療的要點是在控制病情,在病情控制後,其關節炎也多會同步緩解。所謂治本重於治標。
侵蝕性關節炎
這一類關節炎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和脊柱關節病等。這類關節炎的共同特征是:夜間疼痛加重、晨起時疼痛或僵硬症狀更加明顯(稱為“晨僵現象”)、休息不能改善症狀而活動後反而症狀減輕、血沉和C反應蛋白增高。這類關節炎屬於慢性、進行性、致殘性的病變。在治療上,除了使用抗炎鎮痛的對症治療外,還需要早期使用緩解病情藥,誘導疾病緩解。
退行性關節炎
骨關節炎一般發生在負重關節,最常受累的是膝關節。其特征是關節活動時疼痛,初期常僅在上下樓梯時痛,嚴重者行走平路也痛。而休息後好轉,無明顯夜間疼痛。一般無晨僵現象。這類關節炎需要減少負重性的活動,而強調平路行走的運動,肥胖者需要減肥。藥物治療主要是鎮痛和保護軟骨。含有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的關節保健藥,具有促進軟骨代謝,保護軟骨的作用。
代謝性關節炎
痛風是血液中尿酸水平增高,析出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腔內而誘發的關節炎。早期通常表現為肢體遠端(尤其是腳趾)單關節發作的急性關節炎,以後逐漸累積多關節,並出現肉眼可見的痛風石。痛風急性發作時需要迅速消炎鎮痛。防止復發強調戒酒和適當控制高蛋白高嘌呤食物,並且使用降尿酸藥物,令血尿酸水平長期保持在360umol/L水平,如果已經有痛風石沉積在關節,則要求血尿酸值長期保持在300umol/L以下,以減少發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