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關節痛引發滑膜炎 中醫治關節外傷腫痛

關節痛引發滑膜炎 中醫治關節外傷腫痛

  關節的主要結構包括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其中,關節囊為一層結締組織的膜性囊,附著在關節面周圍的骨面上,可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滑膜層薄而光滑,緊密襯貼於纖維層內面,其周緣附著於關節軟骨的邊緣,含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除了關節軟骨、關節盤及纖維軟骨性半月板的中央部分以外,滑膜覆蓋關節內的一切結構。

  分泌滑液  潤滑關節面和滋養關節軟骨

  滑膜能分泌少量滑液,以潤滑關節面和滋養關節軟骨,使關節面潤滑,減少摩擦,散發關節活動時所產生的熱量。滑液為黏蛋白鹼性液體,可防止酸性代謝產物的有害作用。同時,滑膜對滑液的分泌有調節作用,多余的滑液可以吸收。

關節痛引發滑膜炎 中醫治關節外傷腫痛

  保護關節

  正常人體中各個關節的滑膜面積總和約為1000cm2,其中膝關節中約占一半。在關節軟骨的邊緣,滑膜形成皺襞,可以使該組織隨著關節活動被拉長而不受損傷。滑膜皺襞內含有脂肪墊,當關節活動引起關節腔的形狀、容積和壓力發生改變時,滑膜脂肪墊可以發揮調節作用。

  滑膜炎是一種多發性疾病  許多病的共同表現

  滑膜炎可由多種疾病(如創傷、風濕類疾病、關節退行性變、結核、色素沉著絨毛結節等)引起。這些疾病可以使得滑膜受到一系列刺激,引起滑膜組織滑液過度分泌,吸收減少,從而導致關節腫脹、疼痛、關節腔積液等臨床症狀。如不及時治療,則關節滑膜長期受炎症刺激反應,逐漸增厚,且有纖維機化,引起粘連,影響關節正常活動。因此,滑膜炎不是一種病,而是許多病的共同表現。

  膝關節首當其沖

  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最多,關節面最大和結構最復雜的關節。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並位於肢體較表淺部位,故遭受損傷和感染的機會較多。因此,臨床上滑膜炎多表現在膝關節滑膜炎。

  從中醫理論來看滑膜炎

  中醫理論認為,滑膜炎關節積液的病理為“濕熱阻絡,水濕停滯”,病久可耗傷氣血而兼有虛損之候,同時外傷又可導致血瘀。治療應以清熱利濕為主,佐以補益氣血、活血通絡藥物。

  滑膜炎治療方法

  抽液、理療、貼劑及中藥湯劑、非甾體類藥物等。

  中成藥治療前沿

  中醫方解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滑膜炎的創新藥物是現代中成藥治療的代表。全方由夏枯草、防己、澤蘭、豨莶草、女貞子、薏苡仁、丹參、功勞葉、土茯苓、當歸、黃芪、絲瓜絡、川牛膝組成。其中夏枯草、薏苡仁、防己以清熱利濕為主;土茯苓、豨莶草、絲瓜絡通利關節、舒筋通絡;川牛膝、澤蘭、丹參、當歸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黃芪、女貞子、功勞葉益氣養陰,益肝腎,強腰膝。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活血通絡之功效,從而達到消腫痛止,關節康復的目的。

  現代藥理研究

  夏枯草含夏枯草苷,水解後生成烏蘇酸,有降血壓、利尿以及提高免疫功能作用,並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功勞葉有小檗鹼等成分,有抗炎作用。薏苡仁含有薏苡仁油,可減輕骨骼肌痙攣,故有鎮痛作用。豨莶草含豨莶草素,有降低血壓、鎮靜、抗風濕等作用。所以本藥對急、慢性滑膜炎有消除關節腔積液,消腫止痛等恢復關節功能的良好作用。降低血清及關節滑液中的黏蛋白,對滑膜細胞有顯著的修復作用。

  三重作用機制

  ① 清熱利濕,消腫止痛,促進炎症積液吸收。

  ② 活血通絡,通利關節,消除關節功能障礙。

  ③ 補益肝腎,強壯腰膝,促進受損滑膜修復。

  臨床應用顯示:神威?滑膜炎顆粒,治療急、慢性滑膜炎效果顯著,特別是在促進關節積液吸收,消除症狀,減輕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等方面更具特效,明顯優於酮基布洛芬。且臨床使用未見不良反應,安全有效。可用於急慢性滑膜炎及膝關節術後患者。

  在農村,碰傷或扭傷腕關節、膝關節或踝關節等部位的患者較多,常規使用止痛膏、正骨液等效果較差,我們在臨床用自擬消腫止痛散外用治療外傷性腫痛,藥簡、法易、效佳。

  組方 黃柏30克,白芷30克,栀子30克。

  用法 上藥研極細末,用時取上藥末30克,醋調勻外敷,用無菌紗布外敷,每12小時換1次,如有皮膚過敏的,可隔24小時換藥1次,敷3次即可以達到滿意效果。敷藥期間禁止活動、負重行走等。

  注意事項

  1、如有骨折,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該外用藥。

  2、嚴重皮膚過敏,以及皮膚破損、滲血者慎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