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預防保健 >> 一分鐘教您預防頸椎病,太貴珍了!

一分鐘教您預防頸椎病,太貴珍了!

  本期,小編一分鐘教會您預防頸椎病。收藏好了哦。

  還有那些低頭族,趕緊看過來。您每天使用電腦的姿勢對了嗎?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

  1、頸肩背痛:

  疼痛時頸椎病的基礎症狀,幾乎所有的頸椎病在早期或全程都有非常顯著地疼痛症狀,疼痛的部位可以發生在頸項部和肩背部,有研究發現在頸椎病人中訴說有頸痛者為92%,肩痛者為71%,上臂痛者為44%,前臂痛者為31%,頭痛者為37%。

  其中頸項痛是所有頸椎病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多呈鈍痛、隱痛或刺痛,晨起時多見,伴頸項部僵硬、板滯感。上背痛往往容易被誤診胸椎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上背肩胛部疼痛,以肩胛內側緣上角最為顯著,可有明顯條索狀筋結感,有的則表現為自頸椎向下呈扇形散開的上背部廣泛的疼痛,其實就是斜方肌典型的分布范圍。有很多患者以肩部疼痛為主訴症狀,容易被誤診為肩周炎,但其實即使有典型的肩周炎表現,也與頸椎病密切相關,肩部痛在早期疼痛劇烈,為灼痛、刺痛感,慢性期為酸痛、隱痛。

一分鐘教您預防頸椎病,太貴珍了!

  2、活動受限

  頸椎的活動范圍較正常或以前明顯減小,自覺頸項、肩背部肌肉僵硬、板滯、有酸脹感,不能前屈後仰和轉頸困難,有時稍用力轉頸時,會有劇烈的疼痛,並向上肢等處放射,不少患者在轉頸時出現明顯的頭暈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猝倒。

  3、上肢痛麻

  上肢疼痛多為刺痛、脹痛、燒灼樣痛,嚴重時從頸背部放射至手臂(上臂外側、前臂內外側、肘關節內外側),咳嗽、打噴嚏、深呼吸均可誘發難以忍受的放射痛,絕大多數患者夜間症狀加重,輾轉難眠,甚至徹夜不能入睡,口服止痛藥效果也不明顯,持續時間從數天到數月不等。

  肢體麻木主要表現為上臂外側、肩部附近的三角肌區、某個或某幾個手指麻木。神經根型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均可引起,以前者引起上肢麻木最為多見,後者則先從雙側下肢或單側下肢開始發麻、發沉,逐漸加重,再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持物無力等症狀。

  4、頸性頭痛

  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等各型頸椎病均可引起頭痛,幾乎所有交感型頸椎病患者幾乎無例外的都有頭痛,高達60~80%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均出現頭痛,相當部分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也有頭痛症狀。頭痛與眩暈可同時存在,但往往有主次,或以頭痛為主伴有眩暈,或以眩暈為主伴有頭痛,大部分患者頭痛往往多與頭暈交替發作,一般來說早期多以頭痛為主,後期則以眩暈為主。疼痛部位可位於後枕部、枕下部、頭頂部、頭兩側的颞部、眼眶周圍或一側偏頭痛、後頭痛或頭部發麻,但大多數仍以頸枕部、枕頂區疼痛為主。疼痛性質可以是隱痛、鈍痛、刺痛、跳痛、灼痛或酸脹痛。常伴眩暈、眼脹、眼發黑、心跳、出汗、惡心嘔吐、耳鳴等症狀,頸僵硬及頭面部緊縮感甚為常見。我們應該記住,頸椎病時引起頸性頭痛的首要原因,其中偏頭痛可高達70%以上,以女性最為多見。上位頸椎病變導致脊神經直接受到激壓,頸項部肌肉過度緊張激壓神經纖維,頸椎旁的交感神經受骨贅激壓,椎動脈受骨贅激壓變窄或痙攣等原因均可導致頸性頭痛。

  5、頭暈頭昏

  頭暈,患者有自身或周圍景物向一個方向旋轉的幻覺,身體站立不穩,感覺物體傾斜、下陷等。往往在變換體位、頭部過度屈伸或旋轉時誘發。發作時間可極短暫,也可持續數小時或更長。眩暈發作時可伴有耳鳴、惡心嘔吐、出冷汗、心悸心慌、四肢冰冷等症狀。部分患者則表現為頭部昏沉感,自覺頭重如裹,昏蒙欲睡,打不起精神。

  研究發現,95%以上的第一二頸椎(寰樞關節)紊亂患者有輕重不同的頭暈,70%以上原因不明的頭暈與寰樞關節紊亂密切相關,50%以上的頭暈或頭昏患者伴有視力、聽力障礙。所以認為寰樞關節紊亂是引起眩暈的主要因素之一。

  6、咽喉腫痛

  主要見於咽型(食道型)頸椎病患者,是頸椎椎體前緣骨質增生或椎間盤向前突出刺激或壓迫咽後壁或食管所致,以咽喉干澀、咽喉部疼痛、明顯異物、吞咽困難、音啞等咽喉、食道症狀為主要表現,極易被誤診為慢性咽炎、食道癌或神經官能症,確診前誤診率可高達80~90%以上。在頸型頸椎病的早期或發作期病人,幾乎都有咽喉紅腫疼痛的症狀,尤其多發於中青年患者。當然要與許多其他疾病引起的咽痛相鑒別,如感冒、慢性咽炎、化膿性扁桃體炎、風濕病引起的咽痛。

  7、心慌失眠

  多為頸椎病中椎體骨質增生骨刺形成、或頸椎關節紊亂錯位、椎間盤突出等因素刺激或壓迫了頸部的交感神經節或頸動脈窦,出現一系列的支配內髒器官的交感神經紊亂的症狀。

  頸上交感神經節受到激壓則出現心動過速、視力模糊、嗜睡、癫痫、頑固失眠(難入睡或多夢易醒,日間頭昏腦脹、精神疲憊易瞌睡,但臥床卻又頭腦清醒全無睡意)等症狀。

  頸中交感神經節和頸動脈窦受到激壓則出現心動過緩、呃逆、甲狀腺腫、血壓升高或降低等症狀。

  頸下交感神經節受到激壓則出現房顫、早醒、早醒、出汗異常(全身性或局限性多汗或無汗)等症狀。心慌胸悶:心律不齊,心前區疼痛,胸悶胸痛。

  8、頭面五官

  因支配頭面部器官和軟組織的神經和血管均通過頸椎或由頸椎發出,所以當發生頸椎病刺激或壓迫上述神經和血管甚至直接壓迫相應軟組織,則出現不同的五官病變症狀。特別是在經過相應專科檢查未見顯著異常發現並經相應專科治療無效,同時還伴有典型的頸椎病表現者,更應考慮為頸椎病所致。

  眼部症狀:出現眼花、眼痛、眼干、視力模糊、視力下降、畏光流淚、不願睜眼、眼睑下垂、眼睑跳動、瞳孔散大、近視、青光眼等。當頸1~3和頸6~7關節錯位時,因炎症刺激或壓迫頸上交感神經節和形狀神經節,使其神經纖維興奮性增高,視神經中央動脈痙攣而視力下降;瞳孔對光調節不靈而視力下降、視力模糊、復視。莖突畸形,過長且伸向第一頸椎橫突者,因枕寰關節錯位,使附近軟組織扭曲影響血循環,出現眼脹、近視和青光眼。枕寰關節錯位還可刺激三叉神經脊髓束,引起眼周神經痛或前額痛。椎動脈供血不足可引起視中樞和腦神經損害,導致眼循環障礙而造成視網膜病變。

  鼻部症狀:主要為過敏性鼻炎,有鼻塞、流清涕、鼻癢、打噴嚏等症狀,甚至嗅覺暫時減退,伴有頭脹和聽力障礙。由頸椎病所致者常於低頭或仰頭工作時因體位改變使相應神經受刺激而出現流涕、打噴嚏等症狀而誘發。當上位頸椎特別是頸1~4由於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發生頸椎橫突向前錯位或側向錯位時,極易推拉牽張或因深筋膜的緊張而壓迫傷及頸上交感神經節或顱底(莖乳孔)的軟組織,引起交感神經纖維或副交感神經纖維的刺激或壓迫而出現物理刺激性的神經興奮或抑制,使所支配的器官功能發生障礙。如果這種暫時性的物理性刺激未被及時消除,反復刺激壓迫形成創傷性炎症而成為無菌性炎症水腫,其所支配的器官則出現長時間的功能失調。

  耳部症狀:有耳鳴、耳聾、耳脹、聽力減退。耳鳴可發生在單側或雙側,聲如蟬鳴,甚則如機器轟鳴。頸椎病所致的耳鳴耳聾症狀,往往伴有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及頸椎病的各種表現,如頭痛、頭暈、惡心、心慌、失眠、視物模糊、頸部疼痛、活動受限、雙上肢的麻木無力等症狀。因頸椎病小關節錯位,刺激或壓迫椎動脈,或由於刺激了頸椎關節囊韌帶或椎動脈壁周圍的交感神經,反射性的引起椎動脈痙攣而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內耳血流減少而發生耳鳴或耳聾。

  口腔症狀:多引起颞下颌關節紊亂症,開口活動受限、咀嚼時颞下颌關節痛、關節活動時彈響或有雜音。由於外商、勞損、退變、炎症等因素可使寰枕、寰樞關節、頸2~3關節錯位,錯位後頸枕部軟組織病變所產生的機械性壓迫和無菌性炎症的化學刺激,使分布於上頸段的頸上交感神經節和三叉神經脊髓核受影響,從而導致三叉神經中的下颌神經咀嚼肌支的功能受到影響,令其支配的颞肌、咬肌、翼內肌、翼外肌功能亢進和痙攣,導致颞颌關節早期的功能紊亂,中期的結構紊亂,甚至發展到後期的關節器質性破壞。

  9、步態失穩

  步態失穩是脊髓型頸椎病的典型特點,患者多表現為走路發飄,一腳重一腳輕,如踩棉花感。很大一部分患者先從出現單側或雙側下肢發麻、發沉開始,隨之行走困難,下肢各組織肌肉萎縮,抬步緩慢,不能快速行走,嚴重者逐漸出現步態不穩,更不能跑,雙腳如踩在棉花上樣的感覺。步態失穩大多是由於頸椎間盤的退變,關節失穩,骨刺形成,突出的混合物不停地刺激及壓迫脊髓,加上後方肥厚的黃韌帶在頸部後伸時發生皺褶從後方刺激或壓迫脊髓,從而出現典型的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

  如果您不幸患有上述表現,小編建議您就診於相對正確的科室醫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