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陽光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古人早有論述。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夏天要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冬天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等說法。《列子》一書中說,每年冬去春來之時自曝天日,可以延年益壽。清代醫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專門列了“太陽火”一節來論述日光浴的作用,說能除濕止寒僻,舒經絡;疤冷以體曝之,則血和而病去。
現代物理研究表明,日光中含有三種不同波長的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①紫外線能將皮膚曬黑,適量紫外線照射可使免疫力及抗體增高,促進體內合成維生素D,可防治伺樓病。②可見光能促進新陳代謝,調節免疫功能。②紅外線主要作用是熱效應,照射機體可使溫度增高,血管擴張充血,代謝活動加快,促進細胞增生,從而提高免疫功能;此外還具有消炎、鎮痛和活血化瘀作用。
照射前的准備包括:①物品准備:白布單、草帽或遮陽帽、太陽傘、暗色保護眼鏡、治療床、臥墊、日照計。②場地選擇:選擇日光浴場地的原則是空氣清新,沒有污染,如草地、公園、河邊、海灘、沙灘。在城市,可選擇空氣流通、干燥向陽的屋頂、陽台或日照充足的陽光室等。③在進行日光浴前,應在遮蔭處先做空氣浴5—10分鐘,使機體適應室外氣溫。
日光浴分為局部照射和全身照射。局部照射指用白布單遮掩身體不照射部位而日光只照射某一部位;全身照射指裸體置於陽光之下。全身照射時應有一定順序,有坐位與臥位兩種姿勢。坐位時先照射背部與下肢,後照射腹部與上肢;臥位時先俯臥位,後左側臥、仰臥、右側臥。
照射時間一般選擇上午9—11時,下午3—5時,夏季以上午為宜,冬季以下午為佳。空腹及飯後不宜立即進行日光浴,飯後1小時進行較好。夏季進行日光浴時,以每日照射5分鐘開始,以後每日增加3—5分鐘,經過l周左右,達到每日30分鐘。若無不良反應,再隔日增加5分鐘,逐步達到每日照射60分鐘。冬季日光浴時間可以相應延長一些。
類風濕性關節炎多采用局部照射,用光線較強、溫度較高的日光照射。伴有活動性肺結核、心力衰竭及發熱性疾病時禁用日光浴。地面越高,大氣越稀薄,其中的塵埃、煙霧也顯著減少,日光被吸收的機會較好,故高處比低處日光強,含紫外線多。高原比平原,高山比低地,農村比城市,海濱比內陸更適宜日光浴。在進行日光浴數日後,如發現全身不適,出現疲勞、失眠、食欲不振等現象時,應暫停日光浴,若皮膚紅腫應中止日光浴。同時注意不應在日光浴過程中看書看報,以免對眼睛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