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推薦:腰椎間盤突出如何治療
談到醫學發展,人們常熱衷於研討某一新技術、新方法,卻往往忽略了導致發展的深層原因――理念。3月24日,在廣州召開的國際創傷骨科高峰論壇上,盧世璧院士、邱貴興教授、曾炳芳教授、裴國獻教授等數位骨科重量級專家,略去一項項具體的新技術、新方法,就理念展開論述,令人耳目一新。
微創干擾最少的方式
專家舉例說,一位到中國交流的德國醫生看到有位醫生為一位長骨骨折的病人做切開復位,便奇怪地問為什麼,中國醫生說:“病人術後要看片子,我沒辦法!”盡管醫生告訴過病人:“雖然不切開在術後可能看起來接得不正,但由於對創傷局部干擾小,更利於康復,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但是不行,病人只管看片子上對得正不正,而不聽什麼力線、肢長,你說慢慢長就會好,他要的是馬上對正。否則就會拿著“不正”的片子到處告。這種情況讓德國醫生感到很不可思議。因此,要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醫生還需要加強“溝通”能力。
微創外科理念推動了骨科治療的轉變。在骨科,微創更為具體的解釋是:對骨折部位干擾最少的方式。
曾炳芳教授說,目前的理念是尊重骨折部分的生物學環境,因此,能不切開復位的應該不切開。裴國獻教授介紹,從早期提倡的骨斷端加壓和堅強固定,現已過渡到強調骨折的生物學治療,重視骨折局部軟組織的血運。他說,骨折後,人體有一自主修復過程,骨折區的血運會增加。所以,對長骨骨折,目前不再強求解剖復位,而著重恢復肢體的力線和長度,並更加重視對骨折部位血供的保護和術後早期功能鍛煉。
在技術上,強調采用閉合復位和閉合穿釘。不要求以犧牲局部血供為代價的精確復位和廣泛的軟組織剝離,不要求內固定物與骨骼間的緊密貼合,甚至不要求骨折端間的絕對穩定,從而使骨折的愈合時間與質量得到進一步的保證。在生物學治療的理念下,多種創新性的內固定技術與內固定器相繼研發和應用,骨皮質有限接觸或不接觸等均是微創外科理念的具體體現。
然而能夠做到微創,還受到很多因素甚至是非技術因素的影響。比如,新的理念不僅應該讓醫生知道也應該告訴患者。但是,我們臨床醫生由於忙或由於難以將醫學知識通俗地告訴病人,加上醫患間存在著不信任,不少病人尚無法接受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