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出現肘關節脫位的情況,雖然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非常簡單,患者也能夠盡快康復,但是患者在肘關節脫位整復後,還是要應該做好日常的護理工作,下面大家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對於肘關節脫位整復後的護理方法。
肘關節脫位手法整復後應注意以下事項:
1、早期注意觀察手部血運。因為導致肘關節脫位的暴力較強大,脫位時移位的關節可能對血管造成壓迫或牽拉,時間一長,會出現手部供血不足,甚者出現肢體壞死。所以要觀察甲床充盈時間、手指的感覺運動和無異常變化,以早發現早處理,防患於未然。
2、鍛煉時以屈肘動作為主。由於關節囊破裂及周圍肌腱韌帶損傷,所以復位後需配合夾板或石膏固定2-3周。但固定又易出現肌腱粘連、攣縮,造成關節僵硬。鍛煉在復位後就應開始。固定期間鼓勵患者做上肢肌肉舒縮練習,活動肩、腕及手指,解除固定後逐漸開始活動肘關節,以主動鍛煉為主,配合被動活動,以疼痛不加重或不出現為度。因伸肘功能可利用手提重物而很快恢復,故肘關節鍛煉以屈肘為主,如將前臂置於桌面或牆壁上,以上半身壓力,向前向下壓迫,使肘關節有控制地屈曲,夜間以頸腕帶懸吊患肢以保持白天鍛煉所取得的屈肘角度。
3、肘關節是骨化性肌炎的好發部位,一旦發生,則難以挽救關節功能。在鍛煉時強調主動活動為主,切忌他人強行拉扳。
關節脫位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關節脫位的原因我們還不是很了解的,對於關節脫位這樣的疾病我們很難認識到嚴重性,只有等疾病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自己感受到疼痛了才會去感受,下面我們就共同了解一下關節脫位的原因。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脫臼即關節脫位,其是一種很常見的骨骼脫位現象。
專家指出,關節脫位是指組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系。脫位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病理性和習慣性脫位四種。如按脫位程度來分,可分為半脫位和全脫位。按脫位後的時間來分,又可分為新鮮脫位和陳舊性脫位。常見的是外傷性脫位。
外傷性脫位主要發生於青壯年。兒童和老年人較為少見。上肢脫位較下肢為多。關節脫位除有明顯的外傷史和患部疼痛、腫脹外,最主要的特征是關節功能的喪失。有時亦可合並血管、神經的損傷,以及受傷關節所具有的特有體征,如方肩畸形等。所以診斷一般並不困難。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作X線檢查,有助於更進一步明確脫位的方向和是否同時伴有骨折。
全身各關節至少包括兩個骨端。被包圍在關節囊內。囊外還有韌帶和肌肉。因此,正常的關節有相當的穩定性,在關節運動時,骨端不會超出關節囊的范圍。但在跌倒或受外力沖擊時,在一定的姿位下,可使關節囊破裂,於是骨端脫出而發生脫位。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出現關節脫位的情況,但是大家如果能夠做好預防工作的話,這種情況還是可以有效的避免的,如果患者不能做好預防工作,那麼在出現這種情況之後,也應該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並且做好日後的護理工作,避免誘發其他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