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以來,我們對該內固定治療的32例股骨轉子間骨折,重點進行了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指導,取得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齡49~74歲,平均60.5歲。左側18例,右側14例。住院時間12~16天,平均14.8天。
2功能鍛煉方法
2.1趾踝主動練習術後第一天在維持小重量皮引下指導進行趾、踝屈伸活動鍛煉,踝關節趾屈至最大堅持10秒,背伸堅持10秒,間隔放松5秒,每天堅持間斷練習100次。也可因人而異,早期功能鍛煉以運動不劇痛為原則,有利於促進靜脈回流和動脈供血,消腫止痛,促進骨折愈合,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避免並發症的發生。
2.2四肢協助鍛煉指導患者上下肢協助或在家屬協助下坐起,上肢自由功能鍛煉,接著雙上肢配合健側肢體著床將身體抬離床面,堅持10秒,間斷練習,每天約50次,以改善身體整體狀況。
2.3股四頭肌臀大肌等張收縮平臥位或坐位,雙下肢同時收縮肌肉或膝關節緊壓床面,堅持10秒,放松5秒,間斷練習,每天50次。
2.4髋膝關節功能鍛煉以上鍛煉堅持3~5天後,去除牽引,指導患者主動或者家屬協助鍛煉髋膝關節。取平臥位,屈膝,屈髋,伸膝伸髋關節,雙下肢交替直腿抬高練習(初始肌肉等長收縮患肢很困難,但堅持練習有抬起的動作起或抬離床面即可),完成這一系列動作算一次,間斷練習,每天50次。
2.5負重功能鍛煉功能鍛煉時循序漸進的過程,鍛煉前四節約2周,患肢肌力明顯增強,諸關節活動度均有改善可做負重練習,也叫對抗力練習。(1)取仰臥位直腿抬高練習,在腿上加沙袋(從小重量開始)。伸直腿用力蹬床頭扶手以增加骨折端軸向應力。(2)患肢伸直,主動內收,外展;屈膝外旋內旋;無明顯疼痛者可坐床邊,下垂患肢,伸直屈曲練習。(3)年齡較輕,體質較強,骨折愈合迅速者可及早雙拐下床鍛煉,有患肢不負重逐漸到負重,至單拐,直至完全負重。
3結果
本組32例均行隨訪,隨訪時間6~10個月,平均7個月,患肢最後功能恢復情況參照《骨與關節損傷和疾病的診斷分類及功能評定標准》的髋關節創傷後的功能評分(Sanders)標准進行評價,優21例(55~60),良8例(45~54),差3例(35~44)。
4體會
由於老年人血動力差、骨質涑疏松,股骨距變薄或殘缺,不僅降低了股骨距對股骨頸根部的支撐作用,而且使整個股骨上段的應力分布發生變化,股骨間的壓應力增加,因此老年人易發生轉子間骨折。轉子間骨折對老年人的健康威脅很大,而功能鍛煉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等骨折愈合後再功能鍛煉的觀念是錯誤的。但許多患者常因為怕術後早期功能鍛煉會引起刀口疼痛,甚至擔心影響內固定的牢固性不敢或不願主動功能鍛煉,而致鍛煉的依從性低。因而,對病人功能鍛煉的指導宜盡量做到現場督促並協助完成,同時注意了解其感受,及時解答疑問,耐心講解勸慰,使其消除顧慮,穩定情緒,積極地配合。在指導病人的同時,我們十分重視對患者家屬的宣教工作,一是使他們掌握基本康復知識鍛煉技巧,懂得每一項訓練的意義和重要性,二是讓家屬介入鍛煉,溝通患者與家屬的關系,為患者及早康復創造條件。因人而宜的健康教育,循序漸進的鍛煉計劃,使患者和家屬在早期康復鍛煉這個難題上與醫護人員達成了共識,並主動配合,因而取得滿意的效果。此外,該功能鍛煉方法適用於股骨各種骨折術後功能康復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