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症的運動方法因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因素不同而各異,但原則是通過肌肉的收縮運動,使肢體和軀干處於不斷的運動狀態,骨骼上受力,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所以,人們可以因地制宜,同時因人而異做各種形式的運動。下面介紹幾種簡單易學的運動方法:
(1)踏步運動和步行運動
研究證明,骨骼縱向的壓力對於減少骨鈣的丟失最為重要,因此運動療法的設計首先要在縱向為骨骼加壓力。也就是說,外界壓力的傳導方向與骨骼的軸線一致。例如,下肢的骨骼一般與地面垂直,因此運動產生的力量傳導方向最好也與地面垂直,這樣療效最佳。根據此原理,原地作踏步運動和步行運動是骨質疏松症最好的治療方法。因為無論是原地踏步還是步行前進,人身體的受力都與地面垂直並沿下肢骨骼傳導。由於下肢骨骼受到來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緩解骨質疏松症的骨丟失。踏步和行走的時間,以及是否可在負重條件下運動應當根據患者身體狀況等因素確定,不強求一致。
(2)跳躍運動
跳躍時人的體重沿脊柱及雙下肢向下傳導,使骨骼上受力,有利於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症。跳躍的時間及運動強度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不能強求一致。對於身體狀況相對較差的患者,跳躍時可以扶牆,扶家具,扶樹木等,防止摔倒。
(3)踮足運動
踮足運動有利於脊柱和下肢骨骼上壓力的增加,有利於減少骨鈣的丟失,尤其對骨質疏松症造成脊柱彎曲(俗稱駝背畸形)的老年患者,通過踮足運動,增加了脊椎椎體上骨小梁的密度,加強了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穩定脊柱,較少椎體變形的作用。
患者站立位(必要時可以扶牆,扶樹等,以穩定身體),深吸氣後,慢慢將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撐與地面,維持3-5秒鐘後放下足跟並呼氣,反復進行10-30次。經過上述練習可逐漸增加踮足的頻率和維持時間。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雙手提起數公斤的重物做踮足運動,每日做1-3次。
(4)蹬腿運動
對於年老體弱的身體狀態不好的骨質疏松症患者,可以在臥床狀態下做運動療法。可以通過做蹬腿運動,達到治療的目的。患者仰臥位,一側下肢屈髋屈膝,到位後用力向前方蹬腿,使該下肢快速伸直並放下,雙下肢交替作上述蹬腿運動,每次作10-30次,每日作1-2次,也可以雙下肢同時坐蹬腿運動。
(5)登高運動
在上述鍛煉的基礎上,如果患者身體允許,可以逐步過渡到作登高運動。登高運動的目的與上述其他運動的目的相同,都是增加脊柱和雙下肢骨骼上的壓力或負荷,減少骨鈣的丟失。登高運動的方式有登樓梯、登山及利用人造階梯器械進行運動等方式,患者可以靈活掌握。
(6)上肢屈伸運動
除了注意脊柱和下肢骨骼的受力外,上肢骨骼的受力狀況也很重要。人們可以用各種方式活動上肢,例如作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的屈、伸、旋轉等運動,也可以手握一些重物進行運動。